36氪專訪|無幣區塊鏈平臺『日交易數』超過以太坊,『中國式Web3』才是未來?

文|蘇子華

編輯|喬芊

不發幣,還能Web3嗎?

在BSN發展聯盟常務理事、紅棗科技CEO何亦凡看來,虛擬貨幣隻是使用區塊鏈技術構建的一種應用程序,而區塊鏈上還應該有很多其他的應用程序。

BSN《區塊鏈服務網絡》算是Web3中的『異類』,是由國家信息中心牽頭,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銀聯、紅棗科技共同於2019年發起的基礎網絡。

BSN推行『無幣公鏈』的概念,即不發幣,但仍試圖利用去中心化技術,來實現『Web3應用』的落地——這跟當下Web3世界裡,發幣的主流路徑大相徑庭。

今年6月29日,BSN迎來了一個裡程碑時刻。

BSN旗下面向中國用戶的『BSN-DDC基礎網絡』,其平臺應用的日交易數《974,517次》首次超過以太坊《938,166次》。

作為用戶數最大的公鏈,已上線近8年的以太坊上的交易幾乎都圍繞虛擬貨幣和其衍生品展開。

而2022年1月正式上線的BSN-DDC網絡,在完全與虛擬貨幣無關的情況下,利用五個月的時間,完成了一次逆襲。

這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區塊鏈技術在虛擬貨幣以外,有很大的應用潛力。

可以這樣簡單理解BSN的業務:

一方面,他們集成了很多區塊鏈的開發框架,包括公鏈《海外》、聯盟鏈等。

其中公鏈部分,除在海外的BSN Spartan網絡上直接集成無幣公鏈,他們還將公鏈改造成了無幣的合規版本——『開放聯盟鏈』。

比如,目前BSN開放聯盟鏈已推出文昌鏈《基於IRITA》、泰安鏈《基於FISCO BCOS》、武漢鏈《基於Ethereum》、遵義鏈《基於Corda》、貴陽鏈《基於DBChain》、廣元鏈《基於Everscale》、中移鏈《基於EOS》、酒泉鏈《基於Neo》、成都鏈《基於Casper》等。

開發者可以根據業務需求選擇不同的區塊鏈部署和運行智能合約和分佈式應用。

另一方面,他們整合了更多的數據中心、雲服務商《比如AWS、谷歌、微軟、中國的阿裡雲、華為雲等》來提供算力和存儲。

BSN網絡-角色關系示意圖

2021年6月10日,負責BSN技術更新與網絡運維的紅棗科技完成3000萬美元的A輪股權融資。

投資方包括沙特阿美石油旗下的Prosperity7基金、香港Kenetic Capital、瑞士私人銀行百達集團和泰國曼谷銀行。

截止2022年11月,BSN-DDC網絡已超1500家平臺方申請註冊、每日交易量超過100萬次。

之所以發起BSN,何亦凡稱是因為看到了下一代互聯網的方向。

他覺得下一代互聯網不應該叫Web3,應該叫『公共IT系統』。

何亦凡曾經被一些區塊鏈社區邀請去講課,『但我去了之後就講兩件事,一是講區塊鏈技術,二是告訴大家別碰虛擬貨幣』

我們和他聊了聊下一代互聯網、Web3與公共IT系統。

以下為對話內容:

重新定義下一代互聯網』

36氪:你很反對虛擬貨幣。

何亦凡:我極其反感虛擬貨幣。

建議大家都別碰,即便賺了錢,那也是別人虧的錢,而不是通過創造價值得來的。

虛擬貨幣就是一個少數人操縱的、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龐氏騙局。

幣圈必死無疑。

三年之內,很多公鏈可能會推出無幣版本,如果他們想服務傳統行業的話。

特別是當他們的幣賣不動的時候。

現在這些公鏈,你做什麼事情,都得碰它的幣。

這真是非常愚蠢的設計,最終會導致全世界99%的IT系統和公司不會碰它。

它是在自斷生路。

36氪:你怎麼看這個圈子的人?

何亦凡:首先是對錢的追求比較大,人之常情。

追求加密貨幣的人,可能會少點原則性。

比如巴菲特永遠不會碰加密貨幣,即便能賺再多的錢。

兩年前,如果我們利用BSN在海外的名聲發幣的話,會很好賣。

但打死我都不做,因為幣圈是沒有監管的,很容易暗箱操作,一般人是控制不了自己的貪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