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分之三的比特幣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 | 近期科技趣評。

四分之三的比特幣投資者處於虧損狀態 | 近期科技趣評

滄海遺珠,信手拈來 圖源:pixabay.com

01

藍鯨每天吞下1000萬片微塑料

圖源:Depositphotos

斯坦福大學生物學家和海洋科學家通過長期的跟蹤研究發現,地球上最大的哺乳動物藍鯨每天會吞下約1000萬塊微塑料,類似的長須鯨和座頭鯨等也在大量攝入,但是這似乎是無法避免的,因為海洋中的微塑料實在是太多了。

新的分析表明,鯨魚一般在水面以下50至250米處進行覓食,而這裡的微塑料濃度恰恰是最高的。

但是這並不代表鯨魚會直接吞下微塑料,而是因為其主要的食物磷蝦在被動的吃下塑料,然後又被鯨魚所吞噬,最終微塑料會在鯨魚體內富集——吃鯨魚的生物很少。

座頭鯨主要以鯡魚和鳳尾魚為食,每天攝入約20萬塊微塑料碎片,長須鯨則同時吃磷蝦和魚,估計每天攝入300萬到1000萬個微塑料碎片。

這些碎片顯然對鯨魚的身體沒好處,同時這些沒有營養的微塑料會讓鯨魚在攝入不足的情況下覺得自己吃飽了於是減少進食,對它們的身體造成損害。

愛吃鯨魚的習慣會不會帶來驚喜?

小編

參考文獻:

https://newatlas.com/environment/stanford-study-blue-whales-10-million-microplastics-day/

02

用蘑菇制作的芯片

蘑菇電路底板

圖源:Soft Matter Physics Division,Doris Danninger

大多數用於制造電子設備的芯片都以塑料為底板,而這種塑料是無法回收利用的,保守估計每年會帶來5000萬噸的電子垃圾。

奧地利林茨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一種生長在枯樹上的蘑菇,其外皮具有良好的柔韌性,並且具備絕緣性能,能夠承受很高的溫度。

如果遠離陽光和水分,這種外皮能夠保存很長時間,而將其置於陽光和水中時又會很快分解,他們認為這種性能很適合用來代替塑料底板——能運行電路又能自然降解,不會成為電子垃圾。

於是他們開發了一種使用物理氣相沉積法將金屬電路組件沉積在外皮上的方法,測試表明,這種表皮幾乎和傳統的塑料底板具備同樣的性能,能承受2000次以上的彎折,此外它還可以作為電池的組件來使用。

固體垃圾比溫室氣體更加難以治理。

小編

文章鏈接: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11-mushroom-skin-base-chips.html

03

四分之三的比特幣投資者是虧損的

圖源:pixabay.com

全世界的韭菜都是綠的。

小編

文章鏈接:

https://techxplore.com/news/2022-11-bitcoin-investors-lost-money.html

04

3.8億年前的心臟化石帶來全新的可能

3.8億年歷史的心臟

圖源:Yasmine Phillips,Curtin University

一種被稱為『Gogo』的顎魚化石引起了廣泛關注,因為這條魚的體內保存了完整的心臟和一個肝臟、胃和腸的軟組織化石,而且具有相對完整的3D結構,這是非常罕見的發現。

這種魚生活在距今3.8億年前的泥盆紀,令人驚訝的是,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發現這些古代脊椎動物的內部身體結構與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動物之間的存在驚人的相似之處,尤其是與現代鯊魚很像。

傳統的進化觀點認為變化是緩慢而且是逐步發生的,這些發現表明,現代脊椎動物中一些特征幾乎都是在短時間內一起出現在地球上,而又長時間維持了基本的形態不變,這對生物進化的理論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古生物學必須參考歷史學的研究方法。

小編

文章鏈接:

https://www.the-scientist.com/news-opinion/researchers-visualize-soft-organs-from-380-million-year-old-fish-70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