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和去中心化:這就是 2022 年加密貨幣崩盤向我們展示的內容。

中本聰於 2008 年創立了比特幣——以分散金融系統。

加密貨幣市場以及以太坊正越來越多地走向中心化。

2022 年再次表明為什麼去中心化在加密市場中非常重要。

2022 年展示了像以太坊這樣的加密貨幣是如何擺脫比特幣和去中心化的,以及為什麼我們仍然應該堅持 BTC 背後的最初想法。

這一年是 2008 年。

世界正處於歷史上最嚴重的金融危機之一。

投資銀行雷曼兄弟破產後,許多人失去了財產。

但幫助引發危機的大銀行得到了政府的救助。

雷曼兄弟破產僅約 2 個月後,比特幣就上市了。

創始人中本聰 (Satoshi Nakamoto) 開發加密貨幣並不是沒有原因的:他想在沒有中間人的情況下為人們提供無銀行資金,以防止新的雷曼兄弟情境——通過人們自己的銀行業務。

然而,迄今為止和今年的發展表明,為什麼加密貨幣越來越偏離去中心化的實際核心理念——以及為什麼最大的加密貨幣背後的理念仍然非常熱門。

比特幣背後的核心思想是什麼?

比特幣是一種去中心化的點對點支付網絡。

所謂的節點支持區塊鏈的交易,而K工通過解決用於加密交易的任務來驗證交易。

作為獎勵,他們會收到加密貨幣 BTC。

這種共識機制稱為工作量證明。

由於交易不需要第三方,並且用戶擁有其數字錢包《『錢包』》的密鑰,因此他們實際上是自己的銀行。

當銀行和其他中心化實體《如證券交易所或投資公司》擁有和處置存款時,就不再可能像 2008 年那樣濫用資金。

比特幣由於其去中心化的結構而完全避免了這種情況。

由於去中心化,網絡中的權力得以分配,用戶仍然是其虛擬貨幣的所有者。

由於眾多節點和K工分佈在世界各地,因此網絡交易沒有中央控制選項。

去中心化可以防止大多數節點阻塞或關閉交易。

該網絡目前在全球分佈著約 14,000 個節點,已經向中本聰的去中心化目標邁進了一大步。

比特幣和去中心化:這就是 2022 年加密貨幣崩盤向我們展示的內容。

該網絡在分散K工方面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展。

因為在實踐中,單個實體幾乎不可能積累如此多的挖K能量來對區塊鏈進行更改。

理論上,未來一些大K商仍然可以聯手或壟斷挖K——這也是對區塊鏈的唯一批評。

但與加密市場的其他部分相比,加密貨幣的去中心化程度如何?

以太坊正變得越來越中心化

不幸的是,被認為是許多加密生態系統之家的以太坊正日益向中心化發展。

例如,大約一半的節點使用 Amazon Web Services 作為服務器。

理論上,亞馬遜有權關閉大部分網絡,或者在最壞的情況下甚至對其進行審查。

正如 Messari 的一份報告所示,在 Solana,它甚至達到了 90% 左右。

這是可能的,因為 ETH 自今年以來一直在告別工作量證明共識機制。

在所謂的合並之後,區塊鏈現在使用權益證明機制。

在這個系統中,加密貨幣 ETH 的驗證器通過阻止或抵押令牌來確保網絡安全。

作為回報,他們會收到獎金。

由於這種共識機制不需要挖K,因此網絡的電力成本顯著下降《下降 99.9%》,但新機制為更多中心化打開了大門。

問題:如果一個實體或一個團體持有大部分 ETH 代幣,它可以審查交易。

這甚至促使比特幣交易所 PaxFull 的首席執行官將 ETH 下架。

根據 Nansen 的數據,隻有少數市場參與者實際持有所有抵押的 ETH 的大部分。

然而,由於大約 88% 的供應仍然沒有抵押,這個比例仍然可以改變——支持或反對去中心化。

但不僅是今年以太坊的發展,還有加密市場的發展都表明該行業是如何離『純粹』的去中心化理念越來越遠的。

2022 年:集中式加密貨幣交易所破產

不幸的是,雷曼 2008 年似乎在加密貨幣市場上『重演』了。

在熊市起飛並因宏觀經濟環境而加劇後,中心化加密平臺的弊病就出現了。

例如,租賃平臺 Celsius在此前停止提取客戶資金後,於今年 7 月宣佈破產。

同月,三箭資本宣告破產,Voyager Digital 倒閉的傳聞接踵而至。

然後,這在 9 月被現在也資不抵債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FTX『接管』。

所有這些失敗的公司都有一個共同點:就像 2008 年的銀行一樣,他們賭走了客戶的資金。

然而,引起不滿的不是比特幣或加密貨幣,而是資金的中心化和對公司背後思想的信任。

比特幣旨在消除對中心化供應商的依賴。

但為了真正去中心化的結構建立起來,我們都必須更加關注 .隻有這樣,我們才能創建一個獨立的財務結構,為我們提供一個中心化系統的替代方案

在加密行業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機會你得有一個優質圈子,大家就能抱團取暖,保持洞察力。

如果隻是你一個人,四顧茫然,發現一個人都沒有,想在這個行業裡面堅持下來其實是很難的。

想抱團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歡迎加入我們—–公眾號:佩佩梭哈

感謝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