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望資本程浩:以太坊會壟斷公鏈嗎?

大家都過了非常不容易的一年,展望已經到來的2023年,浩哥談幾點信心。

同時浩哥最近投入大量時間研究了Web3和Crypto加密世界,有一些個人思考,希望在這開年時刻拋磚引玉


Photo by Zoltan Tasi on Unsplash

年前浩哥去了一趟矽谷,經常跟這邊的朋友聊一聊國內的經濟形勢。

實話說很多矽谷的華人朋友,對近期的國內經濟走勢不是很有信心。

浩哥自己是相對樂觀的。

我認為2023年國內經濟至少有三波利好行情:

第一波,當然是國內防疫政策的放寬和經濟建設的火力全開。

第二波, 是美元加息周期的結束,並預期在23年下半年開始減息。

第三波,是俄烏戰爭的結束。

這三波紅利都已經發生,或者大概率會發生,即將在23年疊加到一起。

從另外一個角度說,現在已經是谷底,谷底的好處是不論往哪爬,都是往上爬。

那麼對於創業者們,經歷了這兩年最為難熬的時刻,未來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前景比較廣闊的創業機會?浩哥認為首選是Web3。

下面浩哥結合最近的一些學習心得,拋磚引玉談幾個Web3領域值得關注的問題,希望能引發大家進一步思考:

比特幣到底有沒有價值?

很多人說比特幣沒有任何價值錨定,為什麼還很值錢? 其實沒有價值錨定卻值錢的東西多了,黃金有什麼價值錨定? 黃金在工業上並沒有什麼大規模的應用,那為什麼值錢呢?

其實是兩點原因:第一點,黃金的總量是恒定的。

大家知道黃金是恒星大爆炸的產物,在地球上無法人工合成黃金,所以儲量是有限的。

第二點是人們對其有共識。

這東西不當吃不當喝,但從古代開始大家就都共識黃金有價值。

在《佈林頓森林協議》解體之前,黃金長期是和各國的法幣發行掛鉤的,也就是一個國家能印多少鈔票,取決於有多少黃金儲備。

比特幣是數字黃金,其實也完全符合這兩個條件,第一數量是有限的,它從算法層面保證了全世界隻有2100萬枚,每4年產量減半。

大概在2140年,最後一枚比特幣會被挖完。

第二點,比特幣同樣有共識,而且集中在年輕人。

所以從共識的角度,時間是比特幣的朋友。

此外,比特幣比黃金更容易分割,更便於攜帶。

所以長期來講,我認為比特幣會更有價值。

大家知道現在比特幣總市值是3000多億美金,全球范圍內黃金的市值大概在9萬億-10萬億美金,還有30倍的差距。

這個空間是非常大的。

目前諸如薩爾瓦多等小國已經把比特幣作為法定貨幣,如果未來更多國家都把比特幣作為本國的法定貨幣。

那比特幣的價值會進一步放大。

以太坊會壟斷公鏈嗎?

就像IOS和安卓是手機的操作系統,Web3世界裡的公鏈其實也是Crypto的操作系統。

那有朋友就會問,操作系統都有壟斷屬性,就像手機操作系統隻有IOS和安卓,微軟想殺入進來做Windows Mobile,都沒能做起來。

但在Web3世界裡,為什麼會有這麼多條公鏈呢?

這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大家知道操作系統都有明顯的網絡效應,也就是更多的APP會帶來更多的用戶,而更多的用戶會吸引更多的APP和開發者。

所以操作系統有極強的壁壘,而且是天然寡頭壟斷的。

但這個現象為何沒在Crypto世界出現?我們知道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外,在Crypto世界裡還有Solana、BSC、波場(TRON)等10多個常用的公鏈,以及數不清的更小眾的公鏈。

之所以產生這個差別,一個眾所周知的原因是V神當年提出的公鏈的不可能三角,也就是去中心化、可擴展性和安全性不可能同時兼得。

遠望資本程浩:以太坊會壟斷公鏈嗎?

像以太坊《Ethereum》,在安全性和去中心化方面就做得比較好,但犧牲了可擴展性。

像Solana或者BSC,在可擴展性做得比較好,但是中心化程度比較高。

正是因為有這個不可能三角的存在,讓不同價值取向的公鏈湧現而出。

如果我們把公鏈分為兩個層面,也就是Layer1共識層和Layer2執行層。

那麼我大膽判斷一下:未來以太坊會吃掉Layer1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除了以太坊之外,L1也許隻會留下1、2條公鏈存在,其他都會消亡或者轉移到Layer2執行層。

當然這個觀點可能很多人並不認同,我說下自己的理由:

因為Layer1共識層會有非常明顯的網絡效應。

拿以太坊《Ethereum》舉例:它的節點最多,它的去中心化程度就是最高的,它就最安全。

所以Ethereum就會吸引更多的開發者,隨之帶來更多的DApp和更多的用戶,從而吸引更多的節點,這就帶來了更大的去中心化,從而使得Ethereum生態更安全和更健康。

大家能看明白這個邏輯吧,這就是網絡效應。

網絡效應帶來的一個明顯的結果就是贏者通吃,就像微信一樣。

所以我認為Layer1共識層不可能存在很多家,也不需要那麼多家。

而執行層的網絡效應相對來講不太明顯,而且各家有各家的偏重,有主打TPS的,有主打低Gas Fee的,有主打隱私的等等。

只要最能利用Ethereum的共識就好了,這樣安全性就有所保障。

所以我判斷未來不會有那麼多Layer1的公鏈,隻會固定在Ethereum和其他1-2個鏈上,而大部分的公鏈會沉到Layer2去,甚至是Layer3去。

當然這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而且我知道這個觀點大部分人是不認同的,就當拋磚引玉,我們過兩年可以再看一看。

聊聊Web2和Web3的用戶體驗

如果你用過一些Web3的產品的話,你會發現從用戶體驗的角度講,Web3和Web2的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首先,Web3目前有一個天然的劣勢,那就是進入門檻比較高:你得註冊一個錢包,還得記住12個助記詞。

其次,目前Web3的應用普遍還是比較粗糙。

就連最主流的錢包MetaMask,也是一堆槽點。

第三點,Web3的應用大部分是收費的,因為數據要上鏈,那就要付礦工的費用。

其實理論上Web2的應用也應該付費,隻不過Web2的廠商替用戶出了服務器和帶寬的錢,以此來換得對用戶數據的擁有權。

Web3因為沒有一個中心化的廠商,所以相關的運維費用隻能由用戶自己來買單。

總結一下:Web3的應用現在隻能說是能跑起來,還沒到拼用戶體驗的階段,還遠遠不夠『卷』。

以上講的是Web3應用的劣勢,那Web3的優勢在於哪裡?

第一,數據為用戶自己所擁有。

這是相比Web2最大的進步。

例如:你在微信裡的賬戶、朋友關系、聊天數據等其實都不屬於你自己。

微信把握住這些數據資產,你就很難從微信遷移去其他應用。

而在Web3的應用裡,用戶能夠擁有數據主權,你隻需授權另外一個應用可以使用你的數據即可。

第二,保護數據隱私。

Web2裡我們的數據都在中心化服務器上,理論上平臺想翻看你的聊天記錄或者在線文檔,都是隨時的事。

我們隻能寄希望於這家公司不會作惡。

而在Web3的世界,用戶的數據隱私將通過加密算法和分佈式存儲等手段得到保護,從機制上保證了沒有人能作惡。

今天這個階段,必須說Web3的優勢還遠遠無法抵消自身的劣勢。

簡單講,老百姓對數據主權、數據隱私等,還沒有那麼明顯的訴求。

普通人還是喜歡更加簡單和免費的東西。

但長遠來看,Web3的進入門檻隻會越來越低,用戶體驗也會越來越好,Gas Fee也會越降越低,同時關注數據主權和隱私的用戶隻會越來越多。

當然這種人今天也有,隻是這類用戶群還比較少。

例如某天你被微信或者twitter封號或者禁言了,你才有可能意識到數據主權的價值。

但大部分人對此還沒有感知。

不過從一個更長遠的維度講,用戶對數據主權和數據隱私的需求會越來越明顯。

到了那個時候,Web3裡產生一個顛覆微信的超級應用,就有可能了。

Web3創業的初心更重要!

我們投資一個項目的時候,對創業者初心的判斷很重要。

在Web2是這樣, Web3則更是這樣。

因為Web3有一個特點,就是很多Web3項目都是基於Tokenomics。

Tokenomics的好處我就不多講了,但也帶來一個非常大的挑戰:他會讓創業者更加短視!

你看Web2領域的創業,如果創辦一家企業做不到上市,那創業者基本賺不到什麼錢。

因為平時給自己發的工資會很低。

如果不做到上市或者被並購,創始團隊也幾乎套不了現。

但Web3可不是這樣,在Web3領域你可能幹兩年就發Token了,再趕上一個好行情,你突然發現你個人已經不差錢了。

那你在這種情況下,你還沒有動力為你的遠大的願景去奮鬥?還是見好就收了?這個就完全取決於你創業的初心了:你到底是真信仰,還是去湊熱鬧?

對於有信仰的前者,不管Crypto行情好壞,你都能一如既往。

但是後者呢,如果行情不好,你就很難堅持,如果行情好,你可能就直接套現躺平了。

所以從哪一方面來看,都不是好事。

因此對於Web3的項目來講,創業者初心更加重要。

先鋒

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