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源頭找到了,原來是蒙古國在挖礦。

撰文 | Shushu;編輯 | 郭郭

→這是《環球零碳》的第598篇原創

本應是草長鶯飛,春風十裡的季節,卻成了黃沙漫天的場景。

中央氣象臺4月12日06時繼續發佈沙塵暴藍色預警:受冷空氣大風影響,預計4月12日08時至13日08時,仍有17省市有揚沙或浮塵天氣。

今年以來,中國已出現8次沙塵天氣過程,幾乎每十天就來掃蕩一次,數量、頻率和強度都是近幾年之最。

眼下這輪沙塵天氣還沒結束,今明兩天北方地區又將再次迎來新一批沙塵。

不僅如此,其范圍也越來越大。

從北向南一路肆虐,波及上海、浙江、江西、湖南等地,影響人口已超4億人,讓各地的人們都體驗了一把『千裡黃雲白日曛』的場面。

不少網友調侃,在昏天黑地,能見度很低的路上艱難前行,好不容易到了公司,身邊都是『兵馬俑』。

沙塵暴源頭找到了,原來是蒙古國在挖礦。

其實,這次沙塵暴不僅影響大半個中國,甚至很可能漂洋過海影響到韓國、日本。

據彭博社報道,在韓國,這幾天全境發佈沙塵預警,各地可吸入顆粒物《PM10》濃度為『很差』,並預計沙塵天氣將持續至13日。

日本氣象廳也表示,沙塵暴4月12日抵達日本,影響包括東京在內的日本中部地區的能見度。

據氣象專家介紹,此次沙塵暴起源於蒙古國南部。

實際上,中國的沙塵暴很多都來源於蒙古國。

科研人員統計,這十多年來,蒙古國戈壁地帶一年中發生的沙塵暴次數,較20世紀60年代增加了4倍。

作為本次沙塵暴的源頭,蒙古國情況更加嚴重:今年3月就開始的沙塵暴,已造成當地房屋和蒙古包損毀,部分地區供電被迫中斷,牧民被困,無法出行。

究竟是什麼造成沙塵暴愈演愈烈呢?我們得從蒙古國脆弱的生態系統、崛起的超級礦山以及單一的能源結構說起。

01地球上最強烈的氣候變暖信號之一

一提到蒙古國,人們很容易想到風吹草低現牛羊的綠色草原。

但是,打開衛星地圖就會發現,這個國家有超過四分之一面積由黃色的戈壁沙漠覆蓋。

氣候變化在蒙古國展現得淋漓盡致。

據統計,蒙古在過去八十年的平均氣溫上升了2.25攝氏度,年降水量減少7%至8%,遠遠高於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速度,使其成為『地球上最強烈的氣候變暖信號之一』。

更離譜的是,過去10年是蒙古國歷史以來最熱的10年,幹旱、炎熱導致1244條大小河流、湖泊幹涸或斷流。

衛星地圖上所展示的戈壁沙漠地區隻是冰山一角。

實際上,蒙古國總土地面積的76.8%已經遭受不同程度的荒漠化,而且荒漠化仍以較快的速度向草原地帶蔓延。

學術期刊《科學》稱,蒙古高原已陷入熱浪和幹旱的危險循環中——土壤幹燥加劇了當地高溫,而高溫又加重了土壤水分的下降。

如果越過不可逆轉的轉折點,將徹底變成幹旱貧瘠的荒原。

為什麼蒙古國氣候變暖這麼嚴重?

要知道,蒙古是最依賴煤炭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2018年,燃煤熱電廠占該國中央能源系統總發電量的93%。

另外,在草原上的蒙古包往往缺乏集中供熱等公共服務,居民需要用原煤和垃圾來取暖和做飯。

從1990年到2020年,蒙古國煤炭使用量的增加,也影響到了居民生活。

現在,由於煤煙排放,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幾乎每年都會經歷世界上最嚴重的空氣污染。

據蒙古國統計數據,假設一切都不改變,到2030年溫室氣體排放量將增加到5150萬噸二氧化碳。

面對氣候變化,蒙古國曾發佈《2015-2030 年國家能源政策》發展可再生能源,目標是到2023年可再生能源占總裝機容量的比例達到20%,到2030年達到30%。

蒙古素有『永恒藍天之國』之稱,年日照時間長達250天,尤其是在南戈壁沙漠地區,那裡的最大理論光伏輸出接近每平方米 2,000 千瓦時。

據統計,風能和太陽能的綜合潛力相當於每年5,457太瓦時的清潔發電量。

這意味著該國可再生能源潛力巨大。

因此,為激勵光伏電站的建設,蒙古還制定了有保障的購電協議,以確保可再生能源以優惠的價格出售。

亞洲清潔能源公司表示,對蒙古的可再生能源投資可以造福整個歐亞。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蒙古政府一邊鼓勵開發光伏,另一邊卻還在大力補貼燃煤發電。

有企業稱,現在在蒙古開發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常常『缺乏資金來源』,在一定程度上會遇到阻礙。

其實,蒙古國資金並不缺乏,隻是發展重心並不在可再生能源。

那他們的重心到底在哪裡?

02一手放牧,一手挖礦,草原變荒漠

在蒙古國一直以來美好的經濟設想中,礦業和畜牧業可以兩條腿走路,成為國家的支柱產業。

畜牧業不難理解,是蒙古國一直以來的主要經濟活動。

目前依然有超三分之一的蒙古人從事著遊牧生活。

然而,世界貨幣基金組織《IMF》統計顯示,從1990年到2020年,蒙古國的牲畜數量增長了3倍,遠遠超出草地的承受能力。

在蒙古國這片植被覆蓋率僅占國土地面積7.9%的脆弱土地上,牲畜存欄量從2000年起就已經超過了6000萬個羊單位的草原承載量,2019年更是超規模發展到了1.1億個羊單位。

2020年底,蒙古國畜養的綿羊達3000萬隻,山羊2770萬隻,其對草皮、草根破壞尤其厲害,是造成草原荒漠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氣候在惡化,草原在退化,雖然牛羊馬數量越來越多,但飼料卻越來越少,極端天氣過後,半數牛羊群凍斃,畜牧業依然遭受著打擊。

既然地面上的財富靠不住,蒙古國轉向尋求地面下的財富——礦業。

別以為蒙古國隻有草原、戈壁、荒漠,在這些土地之下所蘊藏的礦產資源,可以用『地大物博』來形容。

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標準,蒙古國是全球29個資源豐富的發展中國家之一。

據統計,蒙古國現已發現或探明80多種礦產。

因此,在20世紀90年代,蒙古國頒佈礦業法,提出『礦業興國』,把礦產資源的開發、出口作為國家振興和轉型發展的主要戰略。

確實,經過多年發展,如今的采礦業已成為國家支柱產業。

據蒙古國中央銀行近幾年公佈的數據,礦業產值的年增長率為8%~12%,頒發的礦權證由198個上升到目前的5500多個。

國外礦業公司也紛紛進人蒙古,據統計,目前已有200多家外國礦業公司在蒙古進行礦產勘查和開發活動。

2001年,加拿大礦業公司在蒙古國開發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采礦勘探項目』。

該礦場共有18臺勘探鉆機,雇用超過200名員工,其銅礦帶面積相當於蒙古國首都烏蘭巴托市區的范圍。

在這礦場中,銅儲量為3110萬噸、黃金儲量為1328噸、白銀儲量為7600噸。

這足以讓它成為全球最大的金銅礦之一。

現在,20年過去,在蒙古國的對外出口貿易中,礦產品出口依然居於首位。

2019年,蒙古國出口中,礦物出口量占90%,其中煤炭出口量占46.9%,成為采礦業中領先且利潤最高的行業之一。

對於蒙古國來說,超級礦山是『全村的希望』。

但是,超級礦山帶來更多金錢的同時,也帶來更大的風沙。

草原的生態本來就脆弱,大規模采礦,意味著草原的永久消失。

有些項目通過公路運輸到口岸,也會對途經地的草原環境造成很大毀壞。

更重要的是,采礦使得水資源被『過度開發』,大量礦井正在污染和耗盡人畜賴以生存的水資源。

據世界銀行研究,由於大量采礦行為,蒙古國南戈壁省的地下水隻夠用到未來10年左右,正在引發幹旱和威脅著其它生態環境。

幹旱的發生,意味著草原生態環境的破壞,荒漠化面積越大,沙塵也會越來越多,再一次進入惡性循環中。

在一曲風沙吹起的礦業發展與生態環境未能並行的悲歌中,蒙古國現任總統呼日勒蘇赫表示,『我們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為緩解嚴重的荒漠化,呼日勒蘇赫在2021的聯合國大會上承諾,蒙古國計劃2021年至2030年種植至少十億棵樹。

此後他簽署種植『十億棵樹計劃』的總統令。

同時,蒙古國也曾要求世界上最大的溫室氣體排放國和最富裕的國家,補償易受氣候變化影響的發展中國家。

雖然做過不少努力,但二十年以來的過度放牧和過度開采還未停止,草原遭到破壞和荒漠化依然很嚴重。

對於擁有如此眾多的投資機遇和自然資源的蒙古來說,問題是如何在開發和保護之間進行選擇。

如果不從根本上重新定位國家發展戰略,解決過度放牧以及無序的礦產開發問題,蒙古國的沙塵暴很可能將持續影響整個東亞。

《參考文獻詳見公眾號環球零碳》

關於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