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元宇宙的爆火,與之相關的NFT也成了熱門話題。
不過近十年來,大量『比特幣 NFT 生態系統』的概念一直不被認可,隨著 Ordinals 的到來,這一切都發生了變化,根據加密分析平臺Glassnode的數據,Ordinals協議的推出使非零比特幣地址的數量達到了4400萬個的歷史新高。
那麼Ordinals是什麼,它的推出會給比特幣NFT帶來什麼影響,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來認識一下。
Ordinals的技術解決方案
Ordinals項目分為兩個部分:Ordinal理論和Inscription。
Ordinals理論是一個為每個聰《Satoshis,比特幣的最小單位『聰』,一枚比特幣相當於一億聰》分配序列號的系統,使得每個聰可以被追蹤和傳輸。
系統按照開采順序對每一個聰進行編號,聰則因此獲得一種可以分配內容的ID。
在2月2日Casey創建的BIP中,他是這樣描述序數的技術原理的:『每個聰都按照其開采順序從0開始連續編號。
這些數字被稱為‘序數’,因為它們是數學意義上的序數,給出了每個聰在總供給中的順序。
‘序數’這個詞非常明確,因為它沒有在比特幣協議的其他地方使用。
根據交易輸入和輸出的大小和順序,將交易輸入中的序號聰按先進先出的順序轉移到輸出聰』
單個的聰原本是可以互換的,但其一旦接受Ordinals的編號就變成了不可互換的代幣。
那麼數字內容是如何存儲在區塊鏈上的呢?比特幣的每筆交易包含交易信息和見證信息兩個部分,交易信息即誰在什麼時候給誰轉了多少錢,見證信息就是哪些節點在什麼時候驗證了交易信息的可靠性。
其中見證信息的部分,更具體地說,該部分最初是數字簽名的儲存庫。
而將交易和簽名分離開,可以更好地利用1MB大小的區塊空間。
Inscriptions利用Taproot更新,其數據通過Taproot花費腳本進行存儲。
SegWit放寬了對簽名《見證》大小的限制《SegWit部分的大小限制為4MB》,而Taproot使其更容易在比特幣交易中存儲任意數據。
因此,Ordinals開發者Casey將舊操作碼《OP_FALSE、OP_IF和OP_PUSH》重新用於他所創造的稱之為envelope的東西中,從而為被稱為Inscriptions的NFT存儲任意數據。
Ordinals本質上是將某一聰的序列號與見證信息的內容聯系起來,然後將數字內容永遠保存在比特幣區塊鏈中。
不過節點可以在完成區塊下載和簽名驗證後可以刪減這一部分,從而節省本地磁盤的空間。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節點是一個中繼節點《通過網絡重新分配區塊的節點》,它必須保留見證信息。
因為接收區塊的中繼節點需要驗證簽名,所以必須有完整的見證信息。
Ordinals與NFT有何不同?
以太坊上的NFT的數據通常托管在星際文件系統中《IPFS:這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文件存儲系統,有點像區塊鏈的硬盤驅動器》,開發者可以使用動態元數據來更改NFT,如一些NFT項目更新單個NFT的元數據以提高圖像質量。
在Casey看來,這些NFT是『不完整的』,因為許多項目的數據存儲在鏈下。
Ordinals則是『完整的』,因為所有數據都直接保存在鏈上。
這也是為什麼Casey稱它們為數字制品,而非比特幣NFT。
此外,NFT通常附帶創作者版稅,而數字制品則沒有。
Ordinals會帶來什麼?
優點
Ordinals確保了『NFT』的數據都在鏈上,改變了當前眾多NFT項目數據在鏈下生成的現狀,那麼就此而言,比特幣Ordinals項目有望推動比特幣生態系統的文化變革以及NFT的技術改進。
同時,Ordinals引入JPEG 圖像、PDF、視頻或音頻格式內容,這很可能有助於打破比特幣生態系統單一化的困局。
此前,許多人認為比特幣生態系統隻能專註做好一件事,而Ordinals的推出註定將為該區塊鏈註入多元活力。
缺點
可擴展性問題:現在的比特幣網絡已經存在可擴展性受限,交易吞吐量有限等問題,而整合NFT可能會加劇這些問題,使得交易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
此外,Ordinals大幅提高了Taproot的利用率,而這可能導致交易成本的增加以及網絡擁塞。
存儲問題:Ordinals的引入意味著比特幣區塊鏈需要存儲更多信息,那麼存儲成本也會隨之被拉高。
Ordinals在鏈上存儲文件的元數據,如果其占用了太多的區塊存儲空間,那將影響鏈上的正常交易數量。
Ordinals的推出對區塊鏈發展有益處也有缺點,加密社區對其態度也都不一樣,有人擔心在區塊鏈上記錄不可替代的數據可能會導致數據膨脹問題;而有些人則認為Ordinals可以推動區塊鏈的多元化發展、激勵開發人員使用比特幣並助力其他技術的發展。
總之,現在還無法斷定它是否會對行業帶來大的變化,那就把它交給未來吧。
相關素材整理於《爭議不斷:比特幣NFT會帶來變革嗎?》一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