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吳說區塊鏈 Colin Wu
嘉賓:Cobo 創始人神魚、Matrixport CEO 葛越晟、資深礦工李培才
Colin Wu:想請三位嘉賓聊一聊,目前你們對於牛熊周期的一個思考或者研究有沒有變化,你們覺得熊市它大概還需要維持多久以及下一個牛市會在什麼時候到來?
神魚:關於牛熊周期的判斷和周期,從我的角度來講沒有大的變化。
因為幾個大的因素,一個因素其實是整個如果要刻舟求劍的話,整個行業之前一直遵循的是每4年減半一次的周期,明年四五月份會是一個正常的比特幣減半周期,那麼正常一般來講從歷史上來看是減半完之後的6個月左右會啟啟動一輪新的行情。
所以這是一個之前的敘事邏輯,但這一次減半因為變化的數量會少一點,所以可能影響不會那麼的劇烈。
第二個角度來看,就是說從行業原生的創新來看,目前來看主要圍繞的是二層網絡的這些拓展和性能的提升,這些核心的主網大部分的時間也都是在明年Q1、Q2能上線,所以這個周期也基本上一致。
第三個就是說從入場資金的角度來看,我們尤其近幾周我們看到非常多的比較有希望的傳統資管公司ETF的申請,ETF的申請的帶來的截止日期大差不多也在一季度,所以這幾個日子基本重合了。
還有一個核心因素是宏觀的因素,這可能也會在明年才會出現一些加息的轉折點的一些落地的行為。
所以從幾個角度來看,我個人都覺得這個周期可能是得指望明年Q1、Q2以後的這一段時間裡面,看會不會有新的行情資金的流入和新的敘事邏輯。
李培才:我也是比較同意神魚的看法的,我覺得一個周期它減半是一個錨,但是僅僅減半自己能不能撐起一個獨立的周期,我覺得還有待觀察,雖然我們看到了12年、16年、20年,那麼都是在減半之後比較有一個牛市的行情,但是這個事情我們就觀察了三次,是不是可以拿它來預測第四次,我覺得這個地方是要打一個問號的,但是我覺得從過去的經歷來看,周期從來可能都不是一個因素主導的,這裡面經常會有一些敘事的疊加,比如說12年13年的牛市,我當時記得也就是炒塞浦路斯危機,還有以及當時比特幣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尤其是中國社區的進入,這些我覺得可能都有關聯,18年當時以太坊是講了一個IC0的敘事,20年2220年的21年的牛市,有這個 DeFi Summer的這樣的一個新的敘事。
24年會不會有一個新的,可能也是幾個因素的疊加,如果僅僅有減半的話,我覺得可能對那麼牛市有多大的支撐是要打一個問號的。
這裡面可能要觀察的一個宏觀環境會不會是一個比較大的影響,因為我們在去年我們就看到了在加息的宏觀環境下對整個的幣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如果說到了明年,美聯儲如果說在一個減息的擴表的環境下,有可能更會跟減半去做一個疊加,就可能會把牛市給推到一個比較高的高度。
但是這裡面可能還有一個因素,有沒有新的敘事,或者說我們行業內有沒有什麼新的亮點,讓大家覺得這個他會比較有價值的這樣的一些新的功能被挖掘出來,我覺得這個其實也是挺值得關注的。
就類似於17年的IC0跟21年的DeFi,我記得前兩天看明道老師寫過一些這個行業裡面,雖然可能現在大家可能還沒有那麼熱,但是我覺得一些有價值的事情還是在往前的推進,比如說L2、DAO、閃電網絡,還有 BTC的現貨ETF,這些事情它如果都能夠在明年進一步的落地,甚至有一些應用的爆發,我覺得明年的減半周期還是可期待的。
這個大概是我的觀點。
葛越晟:我的觀點其實這也差不多,我一直覺得應該下一個周期應該是明年的上半年,我額外提醒一點,一般這種周期來之前,通常還可能會有一波比較大的暴跌,然後前段時間就是 SEC 起訴後出現了挺奇怪的情況,就是各個交易所流動性在快速的枯竭,成交量非常低,然後一下子那段時間稍微看一下這些數據,就有一種往日重現的感覺,當時312的時候也是這個樣子。
所以當時我一度覺得可能是要來一波類似於312這樣的行情,結果突然美國來了個利好又往上拉了。
所以我個人感覺說一般周期之前可能還會有一次探底的過程,這樣子它的底部會形成的更紮實。
然後這個也會讓那些手上有籌碼的人更加放心的入場,這個也可能是大家下一次周期之前最後的抄底機會了。
Colin Wu:第二個問題就是想想請三位嘉賓聊一聊,你們覺得現在 SEC 關於加密貨幣是否被判定為證券的標準會不會對行業起到非常大的影響?尤其是在今年大量 Token 被認定為證券的情況下。
神魚:這個問題其實我個人就不太專業了,因為這些涉及到一些法律的問題,我個人是對這個問題是這麼看的:首先這一波的監管的加強,我個人視角看起來覺得應該是 FTX 餘震的一個直接影響,可能是監管對行業過去一年多發生的這些破壞性的事情的一個反思,然後可能是一個補償性的加強監管,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也有一些誤傷。
然後是說在對這些幣種列為證券也好,或者說把它從一些合規的交易所下架的過程中,其實是有利有弊。
我覺得這是好的一點,是讓大家能看到大家在熊市的周期裡面對比特幣這些核心資產的信心變得更強了,因為監管其實明確表明了有一些代幣它不會是證券,所以這是好的一點。
因為在熊市的時候,大部分的資產其實波動也比較大,那麼其實在幣圈長期來看,其實你拿住核心資產就夠了,那麼我們也看到這些核心資產也沒有被 SEC 列為證券。
所以在這個角度來看,尤其是對於散戶投資者來講,其實是一個保護作用了,雖然是有點被動。
另一個角度來看,其實是對行業的創新和和一些前沿的一些探索可能會有一些影響。
我們也看到了有一些北美的創業者,其實他們在現在的高壓的環境之下開始轉換這些陣地是吧。
甚至原本有發幣計劃的項目,他們就不發幣了,然後這一塊可能尤其是如果監管持續是這樣的一個高壓,並且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對於尤其對北美的一些行業的創新,我們這個行業大部分早期的創新還是在北美地區發生,會產生一些被動的影響,可能會導致圍繞矽谷的這些創新的一些集聚的地區人才開始擴散,然後最終可能會對創新的發生、湧現可能會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監管這個事情,其實我個人看是隨著行業逐步的成長,規模的擴大,勢必會發生的,但是我們這個行業的特殊性又導致我們有很多的技術手段和方式監管其實沒法完全的落地,所以監管也會針對行業的特性去調整自己的節奏,適配行業的發展,因為最終可能很多監管看起來是那樣,但是實際沒法落地,最終也會達到一個新的平衡,所以這個事情我覺得其實是好壞都有的一個狀態。
李培才:我是覺得行業裡面確實有些大部分的幣種,基本上我覺得它跟證券是關聯度是很高的,除了去中心化程度比較高的 BTC LTC,就是作為貨幣的這些共識的幣之外,甚至因為我也覺得從整個的這些幣的定位來看,很多的你像 DeFi 這些,多多少少都有點商業的股權的性質。
還有分紅、有回購這些的,其實上我覺得跟證券是特別像的,因為現在SEC把這個事情理清了,我覺得這個事情也有可能長期來看也可能是好事,就是說既然是證券,可能大家以後就按照一些證券的方式去監管,但是我覺得這個行業就像神魚說的一樣,因為它確實有很多的技術手段可以避開這個定義。
還有一個就是大家看一下流動性的問題,咱們可以到一些監管比較弱的地方來,我覺得弄不好是個好事兒,我是這麼樂觀的想。
以及有可能是把 BTC LTC BCH 這些跟證券關聯度比較弱的這些偏貨幣的這些鏈,澄清它不是證券,有可能對這些幣本身來講,尤其是 BTC,他可能反而是沒有監管的壓力了,可能後面的現貨 ETF 什麼的可能就能夠順理成章的上了,本身我覺得這行業是個利好。
剩下的很多我覺得如果其實是一個功能性的定位,你是一個生息性股權,可能大家就按照股權來交易,甚至你以後就按照股權來監管,按照股權給這些持有這些代幣的股東們去該分紅分紅,你該披露披露,該整理財報就整理財報,然後把這些東西規范起來,甚至我覺得也對這個行業的發展可能也有好處,就是說在證券的發行上,有些地區它可能政策比較嚴,有些地區可能會比較弱一點,可能更多的創業團隊可能會選擇把證券的註冊地,比如說你是註冊到監管比較友好的國家。
但是你本身鏈上的交易它就是競爭化的,實際上對證券的發行方來講,你的盈利的池子所在交易你又不知道,它只要流動性是足夠的,其實你不是特別care說你證券到底是不是註冊在哪個市場上,對吧?我覺得這樣的讓從法理上有可能這個項目方你需要完成一些證券的註冊的這些事項,從技術上他又沒有辦法完全的就是說像以前那樣,就是說我到美國市場去監管就很嚴,但是我能有很好的流動性,我到一個比較落後的發達欠發達地區去,雖然他們可能會歡迎我在那註冊證券,但是我又沒有辦法拿到美國的訂單,但是我覺得在公鏈上是不存在這樣的地理限制的,有可能我可能到一個監管比較友好的國家去註冊,然後我的交易還是在 ETH上,我完全不受到任何的影響,但是我覺得註冊這個事兒可能本身多少。
我覺得可能還能夠把一些項目方可能規范起來,可能大家這種惡意的完全的龐氏的騙局說不定還能變得少一點,我覺得因為監管我覺得本身也是一個怎麼說也是一個平衡證券發行的一種比較有效的社會技術,如果完全沒有監管這一塊可能確實是魚龍混雜,可能好壞都有,如果有監管之後,說不定也有一些好的變化,所以我的感覺是這個事兒對BTC這種定位成非證券本身就是個好事,然後對於剩下的這些代幣,如果你就是證券,如果後面真的按照證券來監管,你找一個監管友好的地方也未必是壞事。
葛越晟:我挺想把證券這個事兒放到最近一連串 SEC的動作和美國發生的動作中的一部分來看待。
其實大家如果串在一起來看這個市場還是整個動作還是挺有意思的,SEC首先是打壓了幣安和Coinbase,第二個他是去定義了什麼是證券,什麼是Token,什麼是 commodity,他嘗試去定義他沒有立法,但是他就宣稱他覺得哪些事情他就是證券,哪些不是。
同時華爾街又跑出來一個看上去背景極其誇張的 edx 那個差不多集齊了華爾街一半以上的我們平時能夠在新聞媒體上看到的銀行和這些投資機構,這一整串事情放在一起我覺得就很美國。
因為SEC是一個監管機構,它裡面大多數人都是學法律的。
他照理說這個通常是不會那麼集中的去配合一個新的交易所發佈去做這些動作,但是它恰恰它就配合了一個新的即將要上線的美國的機構交易所去做這個動作,而且它整個規則的設計很接近於納斯達克的一家股票交易所,就是這樣的,有SEC來決定來註冊,然後說你到底可上可不上是吧?
首先你說你要去納斯達克上市,你就要先過SEC那一關,然後你才能上到交易所裡去,對吧?就好像今天你首先要被SEC認可,說你不是證券,你可能才能上美國的交易所,然後同時它又傾盡全力的去把這家交易所在美國市場的競爭對手都去打壓了一遍,然後在伴隨著這家新的交易所的公開的上線的新聞,我覺得有可能是兩種結果了,一種可能是純粹是巧合,然後第二種可能性確實這個事情是美國精英階層的一種運作,這個事情在美國這種套路也比較常見,如果是後者的話,這個事情還是會產生非常大的深遠影響。
一個是說我在FTX出事以後,我就覺得美國的監管變得非常的有毒,然後從不讓 Crypto 公司開美元賬戶,然後到各種各樣的打壓,到整個你去美國,尤其去紐約談論Crypto的這種氛圍。
甚至都到什麼程度,就是出FTX事件以後,因為那個時候因為一些其他的事情本來約了銀行的人想要聊一聊,結果人家突然就說不見了等等,然後我曾經一度覺得是不是美國它其實在Crypto這個事情上就完全轉入到負面意見了,但 edx的上線和它最近SEC做的一系列這種動作,就給我一種猜測,就是說他們其實也不是,前面所有做的這些動作就是鋪墊,然後其實他還是要奪回美國在Crypto世界的陣地的,而且這一次的手段更加來得強硬,監管部門的介入程度更加來得深刻。
當然就算是這樣的格局,它也沒什麼壞處在我看來,因為你不去納斯達克,你可以去港交所。
這個世界也不是美國的,隻是說未來你想要美國投資人的錢,你想要上美國的交易所,可能就是要經過 SEC的批準了, SEC以什麼樣的標準來批準,這個事情它就又變得在整個立法的過程中,它一定又有很多的可左可右的問題,很多選擇這種問題。
所以我感覺如果是我講的後者,我猜測的第二種可能性確實是美國一些人在下棋的話,這個事件其實會成為Crypto歷史上非常標志性的事件。
Colin Wu:你們覺得香港這個事情對這個行業或者對華人世界的社區來說意義大不大?究竟有哪些意義?或者說你們覺得比較值得關心、比較有價值的地方。
葛越晟:我覺得香港這個事情,按我剛才的陰謀論的敘事邏輯來講的話,香港資本市場以前是這個世界上肯定是排名前三火熱的資本市場,最火熱的資本市場依然在美國,但是香港絕對都是排的上號的,現在在香港又對Crypto如此歡迎,在嘗試構建一個Crypto的市場,裡面包含了交易所,包含了基金,包含了一系列他們的ETF等等一系列這些東西。
我覺得對於Crypto社區來講,這肯定是個好事,資本市場有競爭,這個才能促進成才能促進行業的增長。
但香港這一次因為它確實還沒有完全落地,所以沒法看到它具體制定的規則是什麼樣的。
Crypto這個東西確實作為像神魚講的東西,作為一種新興的技術,在監管上其實挺困難的。
我舉一個香港它監管的例子有點不太符合我們這種老幣圈人的直覺,他要求每一個交易所都要有一個自己的托管公司,因為 cobo和matrixport都做托管,我們知道說做托管這個事情成本之高,責任之大,然後技術之難,讓每個交易所都去自己做個托管。
這個似乎不像是一個正確的技術層面上的方向,所以我覺得出發點是挺好的,未來也很值得期待。
但是對一個新事物的監管和建立一套確實符合市場的秩序這個事情對於香港的立法者挑戰還是挺大的,希望他讓能夠成功,如果有錯誤的話能夠盡快糾正。
李培才:我也同意大家的看法,我覺得這個事情至少從行業從港府的意願上來看,他們確實還是很真誠的,他們確實是想在這一塊做出一些事情來,但我覺得背後的動機可能也是覺得這塊其實上是一個可以加強香港的金融中心的一項措施,對,因為現在這些金融市場之間,雖然香港以前就像葛越晟大說的,他是前三大的這種金融市場,但是應該說隨著整個時間的推移,就是他的地位也在受到很多地方的挑戰,所以新加坡和迪拜對吧?
這些都在去競爭這個地位,他們就覺得肯定還是有一些壓力的,所以他們也是想盡可能通過Crypto RWA 元宇宙這些東西可能是能夠通過這些新的市場去搶回一些自己的份額,甚至給自己一些新的競爭的優勢。
我覺得這個態度應該說是沒有問題的,但確實可是走這個行業的監管,它其實也面臨著一些技術的跟很多的困難,對吧?這裡面技術上可能也跟原來的這種金融市場區別比較大,然後這裡面的問題也不少,什麼反洗錢、騙子、 Crypto、 KYC這些可能都是你原來的監管規則這個是不能夠有效的去解決的,就是你要為的市場可能要制定一些新的監管規則,這一塊就像蠻考驗監管水平的,另外我覺得確實可能這也是問題,就迭代的結果有可能是先出一個金融政策,後面在這個基礎之上再來調整,我覺得也有可能這樣,但是我覺得總歸來講意願是好的,如果至少我看最近也開始陸陸續續的有一些新聞披露出來,說有一些政策在陸續落地,就是說比如說說有一些香港的銀行允許客戶買 BTC的一些期貨 ETF什麼的,還有一些銀行,對數字貨幣的企業比較友好,以前的話你開戶的話,你只要跟他們說你這個錢是從Crypto這個行業來的,他可能直接就把你去了,現在很多這種不管是個人還是機構還是企業用戶,那麼去香港開戶我聽說是難度要低了很多,我覺得肯定對行業是有幫助的,所以我覺得所以這個事我還是一個比較謹慎樂觀的態度,我覺得總歸是個好事兒,總比像國內這樣一刀切,肯定是對行業來講是有利的。
至於說會不會非常有利,或者說到底有力到什麼程度,我們可能要再觀察監管政策以及這些具體的這些措施的落實跟出臺。
神魚:在我看來這肯定是個好事情了,因為Crypto作為一個新生事物,雖然有10多年的歷史,它在各國的監管環境下,其實是在博弈和生存夾縫中生存,所以有地區和國家開始支持,然後並且是政府比較大力度的主力的去推,尤其是我們在各個行業裡面過去有一個很大的困擾的問題,就是法幣出入金的問題,尤其是在今年二三月份北美的這些小銀行爆雷之後,其實本質來講,矽谷頭世界的最核心的幾個大的法幣出入金的Crypto友好的銀行都破產掉了,所以這一塊也是整個規模行業的機構面臨的一個比較大的困難。
那麼我們現在也看到港府在比較大的力度去迫使香港的這種大型的銀行在做這些創新,然後迎接Crypto的這些開戶,其實這個是非常難得一見的。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覺得香港這些政策,包括新加坡的一些銀行的創新,其實對整個行業是一個非常促進的作用,因為在北美地區也都是非常小的創新型的銀行才會來嘗試去做這個業務,但是到了香港、新加坡其實是政策層面,政府在背後去推動這些大型的銀行來去嘗試,讓傳統的金融來去接入區塊鏈的事件,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是一個非常積極的信號。
那麼剛才兩位嘉賓也提到了,在監管和政府在跟行業打交道過程中,還是有不少要學習和成長的地方,這一塊我個人感覺應該會做的比較好,因為新加坡政府其實是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因為它從17年開始就跟行業有比較大的接觸,在這個過程中也用了兩三年的時間,基本上也能看到一些監管層面的一個成長和政策的一些比較適合行業。
那麼香港政府這一次力度非常的大,我們也期待後面有或許有一些比較跟行業相匹配的一些政策的進一步的落地。
Colin Wu:三位嘉賓怎麼看比特幣銘文未來的發展前景?
葛越晟:我其實自己倒沒有認真去看過,然後身邊碰巧有個朋友挺迷這個的,然後就聽他跟我講了講, BRC20我聽完講完我也沒get到,為什麼這個東西是一個很有價值或者很有必要的東西。
但他跟我講了一個底層技術層面上聰那個概念,他有提到一個很小眾的,我覺得確實算是比較獨特的東西,就是你在比特幣上發NFT而不是BRC20,因為B2C20是Token。
如果你發NFT的話,因為比特幣它這種聰的結構能讓NFT帶有一些時空的概念。
如果有1個創始塊的聰,或者說前1000個塊的聰,我在上面做一幅NFT,顯然它就顯得很有價值,
因為它本身作為創造原材料的從就很難獲得,這個時候因為這些聰它又帶有一些時間的節點,剛可能剛好結合上一些歷史事件,可能會使得NFT有一種獨特的歷史感。
我覺得可能聽他講完以後,可能覺得這個東西可能有一點獨特,在其他方面我不是很get到,為什麼需要一個更貴,然後手續費更高,就是這個時間更長,我覺得從技術層面上似乎沒有,如果真的隻是發個Token的話,似乎沒有什麼非常必要的道理,一定要跑到比特幣鏈上去發,如果是同質化Token的話,但我確實研究不深,可能技術上也犯了一些錯誤,我目前是這麼感覺的。
李培才:我的觀點跟葛大差不多,就是 BTC的上面 NFT的好感度會更好一點,就覺得這理由也差不多,就覺得ETH上的幣它其實上是用合約寫出來的,它其實上可以寫很多,但BTC上你理論
上是一個上限的,雖然上限很高達2100萬億,但是anyway尤其是這裡面有一些減半的聰跟一些特殊的聰有從關聯的我覺得確實還挺還挺好玩的。
BRC20的代幣我能理解它這個上漲是因為我覺得它的發行的方式可能是比對散戶比較友好的,他是公平鑄造的,然後一開始的發行的價格也很低,再加上行業可能本身我覺得也行業也在找一些新的這樣的一個亮點,甚至BRC20當年IC0的成功可能給了大家一些也有一一些比較好的這樣的一些期待,再加上本身BTC我覺得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池子,還有幾千億美金的市值,可能這個池子裡面就是要溢出來一點,那就可以造成一個小的市場,所以這塊我能理解,但是確實我對於 BRC20它的長期的價值是什麼我還沒有想太明白,可能還是對它的 NFT的這一塊可能覺得會更容易理解一點,我還是聽聽神魚的看法,我自己大概就是這樣的一個觀點。
神魚:比特幣上出現了這一小段的熱點,其實我覺得是從基礎角度來講,剛才吳說也提到了,我們看到的一些開發者在嚷嚷說不建議,但核心我們也能看到了這些核心開發者他隻能嚷嚷也做不了什麼,所以比特幣網絡它其實是一個更為去中心化,網絡上更開放的一個網絡狀態,所以在這樣的網絡上面,它承載了這些稀有聰的概念之後,在聰上面又去做了一些銘文,做了一些NFT,它能更好的去保存,去沉淀著一些比較經典的這些藝術創作相比其他的一些網絡。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講,其實我們看到上面這些稀有聰的概念,然後有很多的這種項目方和一些真正的那種藝術家,他們開始囤積這些稀有聰,然後在這上面去發行項目,其實都是這樣的一個出發點。
這個角度來講,我覺得比特幣銘文他過去的這幾個月的發展其實是有一個比較大的意義的, BRC20的那一波快速的炒作的那一波,其實是說我個人覺得可能是說因為行情或者說整個市場周期到了一個沒有話題的一個低谷期,大家也都相對平靜,需要有一些話題性和一些爆發點,那麼BRC20剛好在那個時間段出現,並且也帶來了一定的造富效應,所以引發了一波熱潮。
但是長期來看這樣的底層技術其實是不太適合咱比特幣網絡上面去發行的,可能在閃電網絡或者在比特幣的其他二層上可能更為合適一點,所以從發展過程來看,我個人還是比較跟前兩個嘉賓意見是相一致的,我覺得在比特幣網絡上的這種 Token 的發行可能意義不是那麼的大,因為比特幣網絡它他不是為了這樣的一個目標來設計的,它原本就是點對點的現金系統。
隻是大家投機取巧,用了一些新的特性,然後勉強能發,但是它的用戶體驗,然後你的 GAS 費都是一個非常昂貴的成本。
反倒NFT市場,我覺得在比特幣上一些經典的作品,一些具備很強收藏價值的作品,所以我個人還是比較看好這些稀有聰上面的一些特殊的藝術品,也屯了一些。
Colin Wu:以太坊的生態究竟是否已經完成了對公鏈或者說基礎設施的一個大一統?以及其他的公鏈是否就沒有機會了?
神魚:我覺得公鏈的大一統或者說 V 神的技術路線我覺得其實是我們也能看到,過去歷史上V神也提出了很多技術路線,最終也都沒有實施下去,這個行業它本質來講是靠開源社區自發的湧現和試錯出來的技術路線,而不是說靠一個人或一個團隊自上而下去定義出來的,雖然可能有一部分是開發者討論出來的,但是也不是day one就定義的很清楚的,所以我覺得技術路線最終的落地和和誰能夠取得壟斷性地位,這個事情是不確定的,還是需要時間市場來選擇的,所以我覺得其他的公鏈包括一些新的創新還是有機會的,然後現在還沒到一個終局的狀態,然後最近其實也沒有特別多有趣的項目,因為市場在一個相對熊市的狀態中,那麼最近看起來有一些開始嶄露頭角的,其實就是圍繞zk上下遊的一些一些硬件加速這些領域開始有一些產品的落地和試錯了,我覺得可能在明年可能會給pow領域帶來一些新的方向和一些湧現出一些新的收益機會,可能在二層上面做一些硬件的加速來挖挖以太坊這樣的項目可能會出現。
李培才:我的觀點是現在ETH肯定是在公鏈的賽道上基本上是處於一個非常領先的位置,但是不是就從大一統或者說其他方面都沒有機會了,我覺得這個地方下結論還是有點為時尚早,我們前兩天也跟一個朋友剛好在聊天的時候,他講了講他們現在在佈局的一些叫什麼地區性公鏈的概念,我聽了聽我覺得好像也合理,就是因為現在以太坊改了POS之後,其實上做一條公鏈的成本就變得就是沒有那麼高了,然後POS他可能他能容忍的公鏈的數量是比較多的,而且確實有一些這個地區性的一些大企業用戶可能會因為對這些大企業或者說這種監管政策的這些屬性可能會跑到一些地區性的公鏈上,你像前一段時間香港監管政策比較友好,就把CFX然後給帶火了,印度日本也都有類似的現象,他們可能也很多當地的一些可能是一些政府還有企業,他們願意復制一條自己的公鏈。
首先從技術上我覺得難度沒那麼大,尤其是隻是copy ETH的性能的話,上面的一些生態什麼dex借貸 DeFi這些東西也基本上都可以完全的照搬一遍,我覺得也無所謂。
這個問題我確實研究的不是很深,隻是這個朋友他們以前只要投了很多公鏈,剛好就借花獻佛吧,把他們的一些觀點直接拿出來給大家共享一下,我自己是部分認可的,但是我覺得也可能需要再觀察一下,看這一輪的牛市,一個是ETH L2能不能完全的做起來,然後徹底解決 TPS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公鏈上會不會有一些新的生態出來,然後是不是對公鏈的性能要求比較高,因為今天上午我們也在討論另外一個話題,也是當時DeFi Summer,把 ETH搞堵了之後,很多的小公鏈起來,包括BSC,到現在熊市之後,像 BSC 這種公鏈上並非沒有用戶了,跟以太坊也沒有拉開很大的差距,雖然 TVL 跟以太坊相比還是很大,但從活躍用戶來看好像並沒有拉開很大的差距。
葛越晟:我覺得從邏輯上講,如果說大家今天討論的是WEB3這樣子宏大的話題的話,現在區塊鏈的用戶數反正有各種各樣的說法,但我覺得可能往大了一點說可能有2億人。
但全球有七八十億人,這個時候說以太坊已經做到了大一統,顯然是為時過早。
因為他從占據用戶的角度上來講,對他還有巨大的空間。
但是所以我覺得肯定其他公鏈是有巨大的機會的,但是可能不像17 18年那一波,就是說你發個白皮書或者你在技術上沒有什麼革命性的突破的情況下,大家就會認你的賬,可能現在大家更在乎的是說,你做一條新的鏈是不是真的有應用,有真實的用戶,這個可能會變成接下來公鏈競爭中更重要的部分,而不是單單的隻講技術。
然後在區塊鏈的應用上。
我可以分享一下我最近的觀察,倒是不常被圈子裡面的人討論,就是說大家在問說區塊鏈的KILL APP是什麼?然後我現在隱隱有這種感覺,我覺得說 Crypto的KILL APP可能已經出現了,就是穩定幣。
因為我們看到最近其實 Crypto交易量一直在萎縮,但是USDT的鑄造量不斷在上升。
這個其實是挺奇怪的,因為以前我們認為USDT主要是交易的用途,否則我拿USDT幹嘛對吧?然後以及我前段時間其實反正在世界范圍內跑了一圈,發現很多很多人是以跨境匯款的目的,或者是以國際貿易的目的在使用 USDT,在中東,然後在包括在香港什麼都非常的常見,穩定幣尤其USDT似乎已經成為了這些錢莊的默認貨幣了。
還有個事情也挺有趣的,現在基於 USDT 的信用卡非常的流行。
我覺得這些事情一個是說他給Crypto圈子帶來的影響,你想象如果是一個信用卡,那個事我每天都會刷,每天都會消費的,會產生非常多筆交易的,真的是跟我日常生活結合很緊密的一種應用。
包括你想國際匯款國際貿易等等這些事情,它用穩定幣它就真的是不是我們以前講的投資跟投機了,它是真的是在它日常生活中,在他的經營貿易中,在使用這些區塊鏈的技術,而且它這個東西有一個很大的好處,它在快速的把區塊鏈的基礎設施就是錢包和交易所,尤其是錢包這樣的基礎設施,鋪向了那些其實本質上他不想做投資投機的那些人群,是吧?因為你要用信用卡或者你要匯款,或者你的商戶之間要結算,所以你下載了錢包,然後你學會了怎麼用是錢包怎麼用比特幣。
這一波的這樣子的浪潮,其實不在Crypto圈子的話題的中心,但是實際上它蔓延的速度非常的快。
我們可以合理假設下一波牛市的時候,因為這麼一個應用,世界上會多出來幾億的人,他知道怎麼用錢包,知道怎麼給其他人轉賬,那就給下一波的牛市帶來一個很堅實的基礎。
然後你發展一些什麼SocialFi、GameFi其實變得容易很多,因為大家手上就有錢包了。
然後一定程度上這樣的KILL APP也決定了他未來用什麼公鏈,什麼公鏈就能火這麼一個結局。
舉個例子就像波場對吧? USDT基本上以一己之力養活波場,確實貢獻了非常多的手續費和利潤,那條鏈的真實成交量也非常的大。
所以我覺得未來供應鏈的競爭還得看這個KILL APP,然後我目前很看好穩定幣成為下一個KILL APP,成為正在發生的KILL APP。
Colin Wu:三位在剛進入行業時有沒有什麼比較有趣的事情可以跟大家分享下,做一個輕松的結尾。
葛越晟:我分享一個我跟神魚之間的故事,神魚估計不記得了。
我第一次挖礦拿GPU挖礦,有時候弄不來,然後群裡就說有一位大佬叫七彩神仙魚,參數配置不來都可以找他,所以我跟神魚很早就認識了,其實是以網友的身份認識,他應該也不知道,就知道我網名叫什麼,這應該是2012年底的事情,所以神魚是真的OG中的OG,那個時候應該是這個礦圈挖礦第一人,還是GPU時代。
李培才:我進來挖礦的第一天,當時也很好玩,當時看了比特幣漲得很高,然後不敢買,就想去挖礦,然後當時其實我進來比較晚,那個時候已經挖不能挖比特幣的隻能挖萊特幣。
但是我看的第一篇帖子也是七彩神仙魚,那個帖子的最後我記得很清楚說是要50塊錢才能看到的帖子,這也算一個比較有趣的事情了。
早期大佬們也是要賣一些收費服務的~
觀眾提問1:這種理財工具通常都是由中心化機構發佈,我想問從 FTX 破產以後,很多人都對於這種東西失去了信心,這種東西的風險會不會更大?
李培才:我覺得理財這一塊對首先肯定是一般來講是這樣子,你的風險跟收益要匹配,一般來市場認為的基準的無風險收益是美債或者說基本上是每一個國家發的國債,基本上這個是所有的金融市場無風險收益的一個基準,比如說你現在你買美元,那麼基準的收益就是 5.5% 左右是吧。
如果你有能力直接去買美債,你覺得收益率已經足夠滿意了,那也是 Ok的,剩下的無非就是在你多承擔的風險跟收益之間找一個平衡。
比如說ETH Steaking的收益,他這裡面我覺得收益可能是有兩個來源,一個是ETH本幣的上漲,如果你對ETH本身就很看好,你想買ETH,你既然都買了ETH的,你說你要不要拿 ETH這一塊的收益?我覺得對大部分人來講這個答案也是比較簡單的,我就相當於買了美元,我肯定要去拿國債的利息一樣,但這個時候你為了這一點收益,你要承擔多大的風險,比如說你可以去像剛才神魚說你可以去鏈上,拿 STETH,你只要相信 LIDO 他不會作惡,他這個項目這麼大,大家幾百萬的以太坊在裡面,你覺得你夠安心,你去拿這個也可以,另外一個你也可以相信幣安對吧?你也覺得如果自己保管私鑰也有安全的風險,那你把這個東西放到幣安去,這個風險肯定不是0,就看你怎麼去評估了對吧?所以我覺得這個就是一種就看怎麼去平衡了,最終還是一個自己應該說是在自己識別了風險的基礎之上再做決策,有點像開車你去駕駛肯定是有風險對吧?每百萬公裡出事故的概率肯定不是零,但是你只要正確的你掌握了交通規則,然後以及你要想享受開車給你帶來的自由度上面的好處的話,這些風險我覺得你是可以承擔的,這是我的觀點。
我覺得不可能把風險控到 0 以下,我們永遠也做不到。
觀眾提問2:想問一下神魚,NFT市場你覺得什麼時候它能夠稍微好一點?或者是他以一個什麼樣的契機能夠由熊市轉為牛市?
神魚:NFT市場我覺得是這樣的一個事情,就是說它是一個情緒周期很快的東西,然後現在因為一些事件,所以處在一個相對負面大家情緒比較低估的狀態,首先得走出這樣一個狀態,另外是說 NFT市場過去兩年圍繞的邏輯還是一些傳統的收藏品以及炒作的結論,其實他還是得找到NFT能夠落地的一些應用場景和使用的一些場景,可能一些 GameFi裡面的一些應用,然後遊戲的道具,然後一些線下的權益之類的結合,可能這些也得有一些落地和摸索,所以短期可能就一個情緒周期走出來,有一些爆款就出來,然後大家情緒再點燃,長期來看要找到落地的場景。
這個東西我覺得是有價值,尤其是跟傳統的WEB2結合或者一些傳統的會員計劃的結合上面,能明顯感受到能夠帶來比較多的增量的用戶,也比較低門檻的,不用那麼認真的去對待,就能轉化成Crypto原生的用戶,但是現在受制於鏈的性能,然後應用的場景,然後錢包的支持,其實這一塊還有一些基礎設施要完善。
我買了NFT基本都不賣了,都是歸零,拿到歸零。
觀眾提問3:想請問一下比特幣今年年底可以漲到10萬嗎?我現在網名都改成一個『漲』字了。
葛越晟:我個人感覺了這個東西談不上有什麼非常紮實的證據證明,但我感覺是明年上半年。
我剛開始分享的時候有提到說一般一輪周期的開始之前,很有可能會來一輪暴跌,就好像上一波牛市的時候的312,但是他也會迅速的恢復,然後夯實一個底部,然後走入到下一個周期中去,所以整體趨勢是向上,並不代表這個過程會一帆風順或者沒有坎坷。
觀眾:我是全倉持有比特幣。
葛越晟:祝你發財。
根據央行等部門發佈『關於進一步防范和處置虛擬貨幣交易炒作風險的通知』,本文內容僅用於信息分享,不對任何經營與投資行為進行推廣與背書,請讀者嚴格遵守所在地區法律法規,不參與任何非法金融行為。
不為任何虛擬貨幣、數字藏品相關的發行、交易與融資等提供交易入口、指引、發行渠道引導等。
吳說內容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復制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