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底,《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正式發佈,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達到 50.2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已連續11年顯著高於同期GDP名義增速,數字經濟占GDP比重相當於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達到41.5%。
中國國際經濟關系學會金融安全研究中心副會長劉海林及合作者在《北大金融評論》撰文表示,區塊鏈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領域的運用較為典型,因為區塊鏈公平、開放、技術融合、安全可靠,未來隻有基於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才能構建可信的元宇宙環境。
2019 年 10 月 24 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把區塊鏈作為核心技術自主創新重要突破口,加快推動區塊鏈技術和產業創新發展。
此後,中央多次發佈政策引導,數字經濟是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方向。
數字經濟的重要特征是:數據是新的生產力要素,並形成新的生產關系,區塊鏈是數字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
但在具體實踐中,對區塊鏈的認識、它所能發揮的作用,以及它需要改進升級的進程等,還有很多探討的空間與必要。
區塊鏈是一種新的生產關系
人類社會進步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交替演化與推進。
隨著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在各行業掀起產業技術革命,其他要素資源將不斷向數字經濟產業聚攏,促使數據密集型產業的總體規模效應遞增,推動人類全面進入數字經濟與產業時代。
同時,生產力的革新帶動生產關系的調整,數字經濟時代下,需要一種新型的生產關系與之相適應。
區塊鏈就是在數字經濟新時代下針對新的生產力而產生的新型生產關系,本質上屬於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數據庫,通過其存儲、管理和組織等一整套技術功能,構造數字經濟運行中的共識與信任機制,通過對生產關系的重新調整,以自身信用發行通證,人們基於通證《Token》產生一種全新的分工協作組織關系,構成新的生產關系,這種新型的生產關系徹底改變傳統的公司型組織形態,是一種顛覆式的革命與創新。
區塊鏈技術的不斷革新迭代重構人類的生產力與生產關系,全球數字化時代成為不可逆轉的必然趨勢。
區塊鏈的底層技術優勢
一是去中心化,這是區塊鏈最核心的優勢。
目前廣泛使用的支付方式,基本都需介入銀行的扣款交易與管理環節,而區塊鏈采取分佈式核算和存儲,任意節點都具有同等實現信息的自我驗證、傳遞與管理功能。
雙方之間交易不需要中介與管理機構,可簡化交易流程,降低交易風險。
二是獨立性與安全性。
鏈中信息一旦通過驗證並添加至區塊,任何單方都無法肆意地篡改、操控網絡數據與信息,一旦存在人為幹預和篡改,通過區塊鏈算法防護機驗證,如果信息不對,其他人就不會隨之更新自己的信息記錄本,這個被篡改的信息在區塊鏈上無效,保持了其他人的獨立性。
區塊鏈采用密碼學技術,系統內所有節點能自動安全地驗證數據。
基於其獨立性與安全性,區塊鏈具備建立互聯網信任機制的技術條件。
三是不可逆與公開性。
不可逆是區塊鏈的另一個獨特功能,在鏈上,數據時刻保持同步上傳,發生的任何事情都是不可逆的,且公鏈中所有數據公開,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任何人都可以通過公開接口查詢數據和開發應用,保證了數據的公開性。
四是隱匿性與可授權性。
除非有法律規范要求,單從技術層面來講,各區塊節點的身份信息不需要公開或驗證,可匿名傳遞。
區塊鏈也可通過應用非對稱加密算法,實現兩個秘鑰進行加密解密,在授權范圍內公開信息。
區塊鏈賦能數字經濟與數字貨幣
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的價值創造屬性
數字經濟時代,區塊鏈在形成新生產關系時,形成新的生產力——數據。
鏈上所有數據都可以成為生產資料,區塊鏈在大量的數據中提取內在關系,挖掘內在關系背後蘊藏的價值,再通過數據交換,產生新的價值。
挖掘數據的準確性和真實性是數據交換產生價值的關鍵。
區塊鏈以其天然的底層技術優勢滿足數據的真實性與準確性。
通過存儲、管理與交換數據來創造價值是區塊鏈的第一個屬性,即價值創造屬性。
數字金融中的區塊鏈的價值交換與代幣屬性
區塊鏈的另一個重要屬性就是具備價值交換的數字代幣屬性。
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通過互聯網發行和流通、支付與結算,無需記錄、對賬、清算等中間環節,實現點對點交易。
通證作為鏈上數字資產的價值體現與支付工具,以『點對點交易』功能和其自身的價值屬性,將傳統金融中隔離開的價格支付手段——貨幣,與支付系統——銀行之間合二為一。
目前,國內主流支付方式多需要先從賬戶扣款,再由銀行確認交易,也就是支付手段與支付系統相分離。
信用、合規與有效監管是金融穩定的核心要素。
區塊鏈底層技術的難以篡改、可授權等優勢,恰好滿足穩定性要求。
區塊鏈通過智能合約在代碼上解決傳統金融中的合規性問題,用戶在信任交易協議的基礎上,不用擔心協議是否會執行,因為區塊鏈本身會按照雙方認可的智能合約來執行,省去監督檢查流程,避免了合規風險。
具備價值創造屬性和價值交換屬性的區塊鏈技術完成了數字金融風控的三流合一,生成『去中心化、人財物一體、實業金融一體化』的數字金融體系,解決了信用問題。
當然,任何事物都不是絕對的,區塊鏈的去中心化也是相對的。
相對鏈上眾多節點,各中心節點就擁有相對決策權,中心化是可以相對存在的。
區塊鏈賦能數字貨幣的其他獨特屬性
基於區塊鏈開發的數字貨幣還有一些其他的獨特屬性,比如避免部分其他系統中常見的雙重支付問題《目前,某信某寶需通過第三方確認與修改的方式避免雙重支付》。
部分其他系統難以避免數據的可復制性,可能導致同一筆數字資產可能被重復使用。
區塊鏈通過『分叉術』避免,當系統出現被兩個不同的節點確認交易時,系統將發生分叉,隻確認先接收到的第一筆交易,剩餘的通過分叉避開再次確認交易。
區塊鏈技術發展現狀
政策引導
近幾十年,美元占全球央行儲備資產的一半以上,在國際交易結算中占據主導地位。
美國毫無疑問將維護美元的霸權作為關注區塊鏈技術和數字貨幣的根本目的之一。
2022 年 3 月,拜登簽署的《負責任地發展數字資產》行政命令提出 :關注美國央行數字貨幣在全球金融系統的領導地位。
今年 3 月,美國財政部副部長Nellie Liang 表示,正在研究發行美國央行數字貨幣是否有助於維護美元的全球角色。
此外,歐盟、印度、巴西、俄羅斯等相繼出臺監管指引政策,且監管思路清晰,態度包容開放。
各國央行積極探索法定數字貨幣,試圖在數字貨幣方面取得先機,以提升在全球數字貨幣市場上的話語權。
區塊鏈技術具備去中心化的獨特優勢,為世界掙脫美元霸權、制衡美元和制造新的數字經濟圈提供了可嘗試的路徑。
中國以比特幣為代表的區塊鏈技術研究最早於 2008 年由民間發起。
最早的政策可追溯至 2013 年,中國從剛開始對比特幣采取嚴厲監管,逐步轉變至 2017 年左右的積極應對,並於 2019 年開始在各行各業積極推動『區塊鏈 +』模式,體現了區塊鏈技術在中國逐漸被認可的過程。
態度的轉變源於數字經濟發展是人類發展的必然趨勢、全球金融界對以比特幣為代表的數字貨幣的高度重視,以及諸多區塊鏈技術優勢緩解了安全顧慮意識。
2023 年 2 月,國務院發佈數字中國整體佈局規劃,提出數字經濟是構築國家競爭優勢的有力支撐,要求各地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成為中國在國家戰略層面上全力推進數字經濟的重要指引。
推廣運用
區塊鏈技術在數字貨幣領域的運用較為典型,根據普華永道統計,全球近九成央行數字貨幣都采用了區塊鏈技術。
截至 2022 年上半年,超 10 個國家和地區的央行數字貨幣已正式發佈運營,牙買加、尼日利亞等小型經濟體國家對法定數字貨幣的研發更激進,而發達國家和經濟大國相對保守。
全球數字經濟的發展自 2020 年起顯著提速。
區塊鏈技術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深度融合,催生出大量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應用與新模式。
以元宇宙為例,作為未來智能化數字空間,將帶動人類信息化發展的更高階形態。
因為區塊鏈的公平、開放、技術融合、安全可靠,以及數字貨幣特性符合監管要求,未來隻有基於區塊鏈的基礎設施才能構建可信的元宇宙環境。
《2022 年全球市場區塊鏈總體規模、主要生產商、主要地區、產品和應用細分研究報告》中顯示,中國是全球區塊鏈第一大技術來源國,2021 年申請專利量達 1.34 萬項,接近美國申請量的 8 倍。
申請區域集中在廣東省,截至 2021 年底,廣東累計申請量高達 8500 項,其次為北京,累計申請量超過 6000 項,浙江、上海、江蘇、山東的累計申請量破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