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BTC創世區塊 14 周年:回顧加密貨幣的誕生。

14 年前的 2009 年 1 月 3 日,中本聰在星期六下午大約下午 1 點 15 分《東部時間》推出了比特幣網絡和區塊零。

中本聰的技術允許『在線支付直接從一方發送到另一方,而無需通過金融機構』自比特幣誕生以來,它極大地改變了金融體系,並引發了價值超過 8000 億美元的整個加密貨幣經濟。

比特幣創世區塊的歷史和意義:14 年後

今天是創世區塊14 周年,也稱為區塊零,第一個啟動網絡的比特幣區塊。

區塊零是特殊的,因為它之前沒有祖先區塊,它被硬編碼到軟件中,因此它有一個正式的起點,每個節點都可以從一開始就驗證區塊鏈。

因為區塊 0 是硬編碼的,所以存儲在第一個區塊中的 50 BTC的 coinbase 獎勵永遠不會被花費。

50BTC存儲在比特幣地址『1A1zP』中,在過去的 14 年中,該地址已經看到許多發送到錢包的灰塵交易。

這意味著,在撰寫本文時,比特幣地址 1A1zP 的錢包中有 68.56BTC永遠無法花費。

比特幣BTC創世區塊 14 周年:回顧加密貨幣的誕生。

關於區塊零的另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在 coinbase 參數中編碼的中本聰消息。

該特殊字段可用於在塊中包含任意消息。

消息說:『泰晤士報 03/Jan/2009 Chancellor 即將對銀行進行第二次救助』該消息被以多種方式解讀,但主要是指 2008 年的金融危機和銀行救助計劃。

比特幣用戶可以確認創世塊是第一個塊,因為與引入系統的每個其他塊不同,它沒有前一個塊可供參考。

前一個塊應該被引用的哈希被編碼為全零以指示它是空的。

塊零之後的所有塊都包含前一個塊頭的哈希值,它將塊連接成一條鏈。

很多人不知道在區塊 0 之後,比特幣區塊 1 直到六天後的 2009 年 1 月 9 日大約晚上 9:54《東部時間》才被開采。

一分鐘後的晚上 9 點 55 分開采了第二塊,大約七分鐘後的晚上 10 點 02 分開采了第三塊。

這時,後面的區塊開始有更一致的區塊間隔或每個區塊之間的時間。

歷史數據顯示,2009 年 1 月 5 日,網絡的總哈希率《大概由中本聰單獨運行》約為每秒 948,165.4 哈希《H/s》或每秒 948.1654 千哈希《KH/s》。

到 2009 年 1 月 12 日,比特幣哈希率為 560,000,000 H/s 或每秒 560 兆哈希 (MH/s)。

很可能到 2009 年 1 月 10 日,當計算機科學家 Hal Finney說他正在『運行比特幣』時,他很可能在那天開采了他的第一個區塊,為新推出的網絡貢獻了哈希率。

比特幣改變了一切,因為它為拜占庭將軍問題引入了第一個可行的解決方案,並且它是世界上第一個可行的三式簿記方案。

中本聰開發的技術不能像中央銀行分配給低層銀行和世界政策制定者的貨幣那樣一時興起。

比特幣是一種提供未經審查的交易的技術,允許思想的自由流動。

在領導人普遍欺騙和操縱貨幣的情況下,對安全的、基於密碼學的、抵抗審查制度的支付系統的需求仍然存在。

當前的貨幣體系一再被全球精英所利用,使得對這樣一個體系的需求越來越重要。

在加密行業你想抓住下一波牛市機會你得有一個優質圈子,大家就能抱團取暖,保持洞察力。

如果隻是你一個人,四顧茫然,發現一個人都沒有,想在這個行業裡面堅持下來其實是很難的。

想抱團取暖,或者有疑惑的,歡迎加入我們—–公眾號:海綿進化論
感謝閱讀,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