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幣圈茅臺」慘遭血洗,2700 億灰飛煙滅。

天氣雖然慢慢進入了夏季,但幣圈卻顯得格外陰冷,逐步進入了一場寒冬。

幣圈的風風雨雨、漲漲跌跌,相信各位都看到過不少,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

但幣圈之前的新聞,和今天果同學要說的事相比,真算是「小巫見大巫」了。

這兩天,幣圈又給大家夥整了個「大新聞」。

被幣圈玩家稱為「幣圈茅臺」的 LUNA 幣,近日慘遭血洗,價格一度狂跌 99%,價值近乎無限趨近於 0。

這一新聞近期登上了熱搜,引起了網友熱議。

「幣圈茅臺」慘遭血洗,2700 億灰飛煙滅。

要知道,在上個月,LUNA 幣還曾觸及歷史最高價 119.5 美元高點,列流通市值排名第五位。

其市值最高達 410 億美元《約合人民幣 2786 億元》,短短一個月,截至目前其最新價格已不足 1 美分,僅 0.0001 美元。

一個市值高峰時幾百億美元的幣,數天之內價值歸零,到底咋回事?

果同學和大家掰扯掰扯。

要說 LUNA 幣,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創始人,一位 30 歲的韓國老哥——Do Kwon。

他做了一個名為 Terra 的區塊鏈項目,此前一直被視作全球第三大穩定幣。

穩定幣,顧名思義,是一種追求價值穩定的虛擬幣。

眾所周知,比特幣、以太幣這類虛擬幣暴漲和暴跌都已經見怪不怪,其價值經常跟坐山車沒什麼區別。

有的人追求刺激,有的人也追求穩定,於是穩定幣的市場就這麼來了。

這種幣價格波動不大,用來做結算、避險會直觀和方便很多。

USDT 、USDC 這類穩定幣就是這麼誕生的。

這類穩定幣保持穩定的方法也簡單,那就是每發一個幣,都聲稱會往銀行存 1 美元。

這種方法就跟美元和黃金掛鉤一樣,能保持幣不被濫發。

不過,發一個幣往銀行存 1 美元,這也僅僅是靠嘴說,誰也不能保證它們是不是濫發了。

於是,韓國老哥 Do Kwon 給出了一個解決辦法——用算法。

這就是 Terra 穩定幣項目區別於 USDT 和 USDC 的地方。

Terra 的算法其實並不復雜,他發行了兩個幣,一個就是開頭提到的 LUNA ,還有一個叫 UST。

其中 UST 是穩定幣,而 LUNA 算是 UST 的輔助貨幣,兩者之間可以互相兌換《UST 價格穩定,LUNA 價格不穩定》。

按照其運行機制,UST 需求增加時,其價格會高於 1 美元,此時用戶可以用 LUNA 幣換成 UST 賣出,來賺取差價。

這時 LUNA 幣數量減少,價格上漲,UST 數量增多,價格就會下降。

反過來也是一樣,當 UST 需求減少時,其價格會低於 1 美元,此時用戶又可以用 UST 換成 LUNA 幣賣出,來賺取差價。

這時 LUNA 幣數量增多,價格上漲,而 UST 數量減少,價格又會上升。

總的來說,LUNA 幣就像是 UST 的穩定器,它可以來調節 UST 的供需平衡。

這就維持了 UST 的穩定性,保證其與美元錨定,價格一直在 1 美元上下浮動。

隨著 UST 的火爆,LUNA 幣的身價也隨之水漲船高,從最低點的 0.12 美元,一路暴漲至 119.5 美元,總市值突破 400 億美元。

由於這種關系是靠市場調節,一般情況下,用戶都會自發進行套利操作。

但實際上,UST 隻是一種「算法」穩定幣,為其做背書的隻是一串串代碼,而非「真金白銀」的美元。

如果在加密市場遭遇劇烈波動, UST 信用嚴重受損的情況下,這種通過市場自發調節供需關系的穩定機制就會失靈。

據悉,這次暴跌的原因,是從一個地址突然拋售 8400 萬美元的 UST 開始的,不少大戶也跟著恐慌性拋售。

按照機制,這時候大量的用戶會開始購買 UST ,兌換成 LUNA 套現,從而抬高 UST 的價格。

但踩踏事件已經不可避免,在美聯儲加息造成的市場恐慌和 UST 兌換的雙重壓力下, LUNA 的價格開始雪崩。

雖說漲跌是市場常態,但恐慌的無限蔓延,對虛擬幣來說是一場災難,越擠兌越不值錢,調節機制隨之失靈。

俗話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這次「幣圈茅臺」的遭重,對幣圈來說可謂一次大地震,嚴重沖擊了幣圈市場的信心和價格。

受此影響,美國當地時間周四,比特幣價格暴跌至 25401.29 美元。

這是自 2020 年 12 月 26 日以來,比特幣首次跌破 2.6 萬美元。

加上投資者對其他加密貨幣的恐慌拋售,全球加密貨幣價值在周四一天內蒸發了 2000 多億美元。

雖然後續整體市場有所回升,但仍然造成了不小的影響。

貨幣貨幣,沒有「貨」的幣,隻靠一串串代碼做背書,始終是空中樓閣。

穩定幣也不一定「穩定」。

各位同學還是老實上班打工,不要老想著一夜暴富的美夢。

遠離幣圈,珍愛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