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發佈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設備的通知。

近日,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廣東省司法廳聯合下發了《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設備》的通知。

《通知》稱,虛擬貨幣『挖礦』活動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量大,對國民經濟活動貢獻度低,是國家明令淘汰的落後生產工藝裝備。

廣東對虛擬貨幣『挖礦』設備責令停止使用並依法予以沒收;情節嚴重的,報請同級人民政府按照國務院規定的權限責令停業整頓或者關閉。

據了解,『挖礦』設備一般應包含電子計算設備《如顯卡、主板等》、『挖礦』軟件和礦池訪問記錄,包括但不限於應用型專用集成電路《ASIC》礦機、現場可編程門陣列《FPGA》礦機、中央處理器《CPU》礦機、顯卡《GPU》礦機等。

近年來,中國不斷加強對虛擬貨幣『挖礦』行為的整治力度,廣東出臺相關政策是其中一個的縮影。

此前,廣州、佛山、東莞等市已先後開啟虛擬貨幣『挖礦』整治工作。

去年9月發佈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活動的通知》明確規定,嚴禁利用數據中心開展虛擬貨幣『挖礦』活動。

目前,虛擬貨幣『挖礦』以多種合法合規的名義來進行,其中冒充數據中心進行『挖礦』相對隱蔽,如撫州創世紀公司,披著『數字經濟』的外衣,曾號稱要打造亞洲最大的單體數據中心,但其從事的卻是虛擬貨幣『挖礦』活動,最終被有關部門要求關停。

但由於體量小、隱匿性強,一些個人『挖礦』行為依然存在。

其中,既有網吧經營者利用配備的高性能顯卡電腦『挖礦』,也有部分銷售顯卡、硬盤的商家自行『挖礦』,甚至還有國有單位工作人員利用公共資源參與『挖礦』等等。

廣東發佈關於整治虛擬貨幣『挖礦』設備的通知。

對虛擬貨幣『挖礦』不留監管死角。

一方面需要相關部門形成聯動,加強協調合作,共享監管信息,破解個人『挖礦』難監測、難排查等難題,形成整治合力;另一方面還要善用技術手段,從能耗、算力、資金流向等多方面跟蹤偵破,做到全流程、全鏈條監管,讓散戶『挖礦』無處遁形。

總體來看,在各部門各地區的集中整治下,目前無論是規模化『挖礦』還是分散式『挖礦』均得到了有效治理,未來隨著監管盲區的一一掃除,相信距離虛擬貨幣『挖礦』清零目標的實現不會太遙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