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金融領域
區塊鏈在國際匯兌、信用證、股權登記和證券交易所等金融領域有著潛在的巨大應用價值。
將區塊鏈技術應用在金融行業中,能夠省去第三方中介環節,實現點對點的直接對接,從而在大大降低成本的同時,快速完成交易支付。
比如Visa推出基於區塊鏈技術的 Visa B2B Connect,它能為機構提供一種費用更低、更快速和安全的跨境支付方式來處理全球范圍的企業對企業的交易。
要知道傳統的跨境支付需要等3-5天,並為此支付1-3%的交易費用。
Visa 還聯合 Coinbase 推出了首張比特幣借記卡,花旗銀行則在區塊鏈上測試運行加密貨幣『花旗幣』。
2、物聯網和物流領域
區塊鏈在物聯網和物流領域也可以天然結合。
通過區塊鏈可以降低物流成本,追溯物品的生產和運送過程,並且提高供應鏈管理的效率。
該領域被認為是區塊鏈一個很有前景的應用方向 [22] 。
區塊鏈通過結點連接的散狀網絡分層結構,能夠在整個網絡中實現信息的全面傳遞,並能夠檢驗信息的準確程度。
這種特性一 定程度上提高了物聯網交易的便利性和智能化。
區塊鏈+大數據的解決方案就利用了大數據的自動篩選過濾模式,在區塊鏈中建立信用資源,可雙重提高交易的安全性,並提高物聯網交易便利程度。
為智能物流模式應用節約時間成本。
區塊鏈結點具有十分自由的進出能力,可獨立的參與或離開區塊鏈體系,不對整個區塊鏈體系有任何幹擾。
區塊鏈 +大數據解決方案就利用了大數據的整合能力,促使物聯網基礎用戶拓展更具有方向性,便於在智能物流的分散用戶之間實現用戶拓展。
3、公共服務領域
區塊鏈在公共管理、能源、交通等領域都與民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但是這些領域的中心化特質也帶來了一些問題,可以用區塊鏈來改造。
區塊鏈提供的去中心化的完全分佈式DNS服務通過網絡中各個節點之間的點對點數據傳輸服務就能實現域名的查詢和解析,可用於確保某個重要的基礎設施的操作系統和固件沒有被篡改,可以監控軟件的狀態和完整性,發現不良的篡改,並確保使用了物聯網技術的系統所傳輸的數據沒用經過篡改。
4、數字版權領域
通過區塊鏈技術,可以對作品進行鑒權,證明文字、視頻、音頻等作品的存在,保證權屬的真實、唯一性。
作品在區塊鏈上被確權後,後續交易都會進行實時記錄,實現數字版權全生命周期管理,也可作為司法取證中的技術性保障。
例如,美國紐約一家創業公司Mine Labs開發了一個基於區塊鏈的元數據協議,這個名為Mediachain的系統利用IPFS文件系統,實現數字作品版權保護,主要是面向數字圖片的版權保護應用。
5、保險領域
在保險理賠方面,保險機構負責資金歸集、投資、理賠,往往管理和運營成本較高。
通過智能合約的應用,既無需投保人申請,也無需保險公司批準,只要觸發理賠條件,實現保單自動理賠。
一個典型的應用案例就是LenderBot,是 2016 年由區塊鏈企業 Stratumn、德勤與支付服務商 Lemonway 合作推出,它允許人們通過 Facebook Messenger 的聊天功能;
註冊定制化的微保險產品, 為個人之間交換的高價值物品進行投保,而區塊鏈在貸款合同中代替了第三方角色。
6、公益領域
區塊鏈上存儲的數據,高可靠且不可篡改,天然適合用在社會公益場景。
公益流程中的相關信息,如捐贈項目、募集明細、資金流向、受助人反饋等,均可以存放於區塊鏈上,並且有條件地進行透明公開公示,方便社會監督。
結構
區塊鏈是一種分散的、分佈式的、通常是公共的數字分類賬,由稱為塊的記錄組成,用於記錄多臺計算機上的交易,因此任何涉及的塊都無法追溯更改,而不會更改所有後續塊。
這允許參與者獨立且相對便宜地驗證和審計交易。
使用對等網絡和分佈式時間戳服務器自主管理區塊鏈數據庫。
他們通過以集體利益為動力的大規模協作得到驗證。
這樣的設計促進了穩健的 工作流程,其中參與者對數據安全的不確定性很小。
區塊鏈的使用消除了數字資產無限可重復性的特征。
它確認每個價值單位隻轉移一次,解決了長期存在的雙重支出問題。
區塊鏈被描述為一種價值交換協議。
區塊鏈可以維護所有權,因為當正確設置以詳細說明交換協議時,它提供了強制要約和接受的記錄。
1、塊
區塊保存成批的有效交易,這些交易被散列並編碼到Merkle 樹中。
每個區塊都包含區塊鏈中前一個區塊的加密哈希,將兩者聯系起來。
鏈接的塊形成一個鏈。
這個迭代過程確認了前一個塊的完整性,一直回到初始塊,這被稱為創世塊。
有時可以同時生成單獨的塊,從而創建一個臨時分叉。
除了安全的基於散列的歷史記錄之外,任何區塊鏈都有一個指定的算法來對不同版本的歷史進行評分,以便可以選擇得分較高的一個。
未被選擇包含在鏈中的塊稱為孤塊。
支持數據庫的對等點不時有不同版本的歷史記錄。
他們隻保留他們已知的數據庫的最高分版本。
每當對等方收到得分較高的版本《通常是添加了一個新塊的舊版本》時,他們就會擴展或覆蓋自己的數據庫,並將改進結果重新傳輸給對等方。
從來沒有絕對保證任何特定條目將永遠保留在歷史的最佳版本中。
區塊鏈通常被構建為將新區塊的分數添加到舊區塊上,並給予獎勵以擴展新區塊而不是覆蓋舊區塊。
因此,一個條目被取代的概率隨著更多的塊被構建在它之上而呈指數下降,最終變得非常低。
2、權力下放
通過在其對等網絡中存儲數據,區塊鏈消除了集中保存數據所帶來的許多風險。
去中心化的區塊鏈可以使用ad hoc 消息傳遞和分佈式網絡。
缺乏去中心化的一個風險是所謂的『51% 攻擊』,在這種情況下,中央實體可以控制超過一半的網絡,並可以隨意操縱特定的區塊鏈記錄,從而允許雙重支出。
點對點區塊鏈網絡缺乏計算機破解者可以利用的集中漏洞;同樣,它沒有中心故障點。
區塊鏈安全方法包括使用公鑰密碼學。
甲公共密鑰《一個長的,隨機的前瞻性數字串》是在blockchain的地址。
通過網絡發送的價值代幣被記錄為屬於該地址。
一個私鑰就像是給它的所有者訪問他們的數字資產或手段以其他方式和各種功能相互作用是blockchains現在支持一個密碼。
存儲在區塊鏈上的數據通常被認為是不可破壞的。
去中心化系統中的每個節點都有區塊鏈的副本。
數據質量由海量數據庫復制和計算信任來維護。
不存在集中的『官方』副本,也沒有用戶比其他用戶更『受信任』。
交易使用軟件廣播到網絡。
消息是在盡力而為的基礎上傳遞的。
挖礦節點驗證交易,將它們添加到他們正在構建的區塊中,然後將完成的區塊廣播給其他節點。
區塊鏈使用各種時間戳方案,例如工作量證明,序列化更改。
替代的共識方法包括股權證明。
一種分散blockchain的增長伴隨著的風險集中,因為該計算機資源需要處理更大量的數據變得更昂貴。
3、開放性
開放區塊鏈比一些傳統的所有權記錄更加用戶友好,雖然對公眾開放,但仍然需要物理訪問才能查看。
由於所有早期的區塊鏈都是未經許可的,因此對區塊鏈的定義產生了爭議。
這場正在進行的辯論中的一個問題是,一個由中央機構負責和授權《許可》驗證者的私有系統是否應該被視為區塊鏈。
許可鏈或私有鏈的支持者認為,術語『區塊鏈』可以應用於任何將數據分批處理到時間戳塊的數據結構。
這些區塊鏈作為多版本並發控制的分佈式版本(MVCC) 在數據庫中。
正如 MVCC 防止兩個交易同時修改數據庫中的單個對象一樣,區塊鏈防止兩個交易在區塊鏈中花費相同的單個輸出。
反對者表示,許可系統類似於傳統的企業數據庫,不支持去中心化數據驗證,並且此類系統沒有針對操作員篡改和修改進行加固。
Computerworld 的Nikolai Hampton表示,『許多內部區塊鏈解決方案隻不過是繁瑣的數據庫』,『如果沒有明確的安全模型,專有區塊鏈應該受到懷疑』
以上內容參考 百度百科-區塊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