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礦軟件不投入資金的原因?

算力挖礦

手機挖礦的方式有很多,無非是以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然後研發出一個APP,APP的框架以某個經濟模型為基礎,用戶使用手機通過APP完成任務、玩遊戲、瀏覽網頁等,就會產生『Token』。

Token產生以後,可以在一些特殊的場景下應用或交易,用戶通過這種方式賺取收益。

而這個Token因為將區塊鏈技術作為底層技術,數量、運行機制、模型等,都會在開發之初固定下來,挖礦過程中無法被認為幹涉。

挖礦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計算過程,手機貢獻『算力』計算出一組有一組的『哈希值』,當這個值滿足某項標準時,就會獲得對應的Token。

但受限於手機的配置和性能,貢獻的算力微乎其微,挖到的Token非常少。

雲算力

如果說第一種方式是憑借手機的性能進行挖礦,那麼第二種雲算力挖礦方式,就是靠租賃或買賣算力來進行挖礦。

在國內沒有打擊虛擬貨幣挖礦產業之前,一些礦場老板會將自己所擁有的算力資源進行整合,然後進行租賃或售賣。

假設礦場老板有1000臺礦機,礦場老板會根據算力的大小、以及挖礦的效率,將這些礦機進行對外租賃,將礦機的算力轉化成商品,並且上架到APP上,如果用戶有需求,就需要花真金白銀來租賃或購買這些礦機,這些礦機會被托管,有礦場老板進行維護,從中收取手續費。

經濟模型

這類『手機挖礦模式』與前兩種有本質上的區別,第一種是真正的使用手機在挖礦;第二種是依靠租賃或買賣的方式來租賃或買賣礦場老板手裡的礦機算力;而第三種完全就是『金融遊戲』,也沒有應用區塊鏈技術為底層技術,完全就是在『騙』。

現在的手機APP開發成本極低,一些騙子團夥會打著『手機挖礦』的噱頭,隨便搞一個中心化的APP,然後誘導用戶購買裡面的產品,然後通過這些產品再賺取分紅或收益,看似好像是在挖礦,但實際上都是假的,根本不屬於『手機挖礦』的范疇,這些騙子利用用戶的知識盲區進行詐騙而已。

題外話:國內現在嚴厲打擊虛擬貨幣挖礦行業,因為這個行業缺乏監管,很多玩法根本不透明,大多數都是披著『挖礦』外衣的騙人玩法。